本報訊 今年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財政廳采取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基層機制等一系列舉措,將“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的要求落到實處,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為全疆經濟穩定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
——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新疆財政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精準落實政策措施,推動減稅降費政策真落地、見實效,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幫助中小企業有效緩解疫情沖擊,渡過難關。一是打好新政策加力和老政策固力“組合拳”。堅持健全減稅降費工作機制,凝聚強大工作合力,持續深入落實降低增值稅稅率等政策,著力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切實把該減的稅減到位,該降的費降到位。二是力求政策效應“最大化”。出臺自治區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的稅收政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業等中小微企業階段性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三是下好疫情防控“一盤棋”。自治區出臺促進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健康發展16條措施,統籌推進落實階段性減免社會保險繳費,以及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等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政策措施。
——認真落實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基層機制。新疆財政把用足用好中央直達資金、落實好直達機制作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堅持“一竿子插到底”,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機制,確保中央直達資金迅速支出見效、直接惠企利民。截至目前,中央下達直達資金預算金額695.14億元,支出678.33億元,支出進度97.58%,居全國首位。一是項目儲備靠前,讓項目“等”資金。自治區黨委研究確定一大批優質儲備項目,總投資達2萬億元以上,保證了中央新增直達資金即到即支。二是庫款墊付靠前,讓資金“快”支出。自治區本級提前調度庫款,支持各地墊款支付直達資金,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共計提前調度庫款120億元,直達資金到位后及時回補庫款。三是政策研究靠前,讓支出“穩”重點。聚焦保障民生、穩定就業、產業發展、市場主體、基層運轉等重點工作,第一時間研究制定相關政策,穩妥推進直達資金支出,全面保障了“六穩”“六保”工作落實。
——充分發揮政府專項債券積極作用。新疆財政以“提前儲備、快速發行、規范使用、發揮效益、加強監管”為重點,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穩增長、補短板、擴內需的積極作用,助力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一是早謀劃。提前累計儲備新增債券資金需求6000多億元,切實把發展需要、社會關切、群眾期盼的大項目和好項目全部納入債券項目儲備庫,確保重點項目應入盡入,有序推動1100余個項目順利實施。二是早發行。通過及早擬定發行計劃、提前編制項目實施方案、遠程審核債券項目等措施,打通債券發行“最后一公里”,全年累計發行新增債券1123.9億元。三是早支付。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電話提醒、動態監控、按月通報等措施,迅速將發行后債券資金全部撥付到債券資金使用單位。截至11月底,新增專項債券支出進度99.7%,居全國前列。四是早見效。債券資金全部用于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力支持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常態化疫情防控。其中,安排專項債券資金506億元,支持675個產業園區建設、城鄉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項目,彌補民生短板,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產業升級和穩崗就業。
——打好政策“組合拳”幫助企業紓困發展。一是創新支持方式。研究制定小額貸款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政策,對個體工商戶給予免抵押、免擔保、8萬元以下、6個月以內的小額信貸,貸款利率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執行,自治區財政給予50%的貼息。截至11月底,累計發放貸款14.2萬戶、總額76億元。二是降低擔保費率。對疫情防控物資重點生產企業優先擔保,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和再擔保機構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緩解企業融資難題。截至11月底,累計落實擔保貸款20663戶、擔保貸款81.5億元、降低保費10687萬元。三是用好貸款貼息。對納入國家重點保障企業進行財政貸款貼息,分兩批向47家企業和7個縣(市)撥付貼息資金3382萬元。完成2019年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產貸款貼息資金結算工作,累計撥付各地2020年中央貼息資金2.42億元。 (陳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