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站在“十三五”與“十四五”的交界點,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此次會議釋放出三大信號。
面對挑戰交出滿意答卷
2020年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砸下深坑。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修復疫情沖擊,成為貫穿全年的一次大考。
會議認為,面對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我們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采取行動,付出艱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答卷。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作為“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2020年也為過去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劃下圓滿句點。會議指出:經過5年奮斗,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大臺階,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中國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但會議也提醒“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要強化機遇意識、風險意識,科學部署,狠抓落實,牢牢把握經濟工作主動權”。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
2021年即將到來,透過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不難看出,未來一年同樣非常關鍵。
會議明確來年中國經濟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并要求“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
在會議為此布置的一系列具體任務中,外界注意到,中央政治局強調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師丁爽預計,明年中國將繼續在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上發力,包括提升家庭部門消費能力,減少社會收入分配不均現象,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等。而在“十四五”乃至更長時間里,中國將推動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完善保護知識產權相關制度,強調企業在創新當中的作用,從而加快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
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
在總結成績和布局來年之余,會議還指出,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
會議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會議表示,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夯實農業基礎,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按照慣例,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大幕開啟。屆時,2021年中國經濟工作脈絡將更加清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