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啟運港退稅政策和國際航運保險業務稅收優惠政策從今年10月1日起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兩大新政實施已滿兩月,成效如何?
作為華南最大的單體碼頭之一,此時此刻的廣州港南沙港區已恢復到疫情前的忙碌景象。不同顏色、不同規格的集裝箱密密麻麻地堆疊在碼頭旁等待裝船,出港貨輪在岸線一字排開,其中還有難得一見的、長達近400米的超大型集裝箱船舶。
面對這樣的強勁復蘇場景,不少一線企業在接受采訪時都談到一個關鍵詞——啟運港退稅。今年10月1日起,以珠三角9座城市37個港口為啟運港、以廣州南沙保稅港區和深圳前海保稅港區為離境港的水運貨物,可以享受啟運港退稅新政。這既是為了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也是為了在特殊時期幫助出口企業減少資金占用成本、釋放恢復性增長的動能。
廣州南沙海港一家航運企業的業務拓展部負責人沈佳瑜說,原來的流程是到了離境港口才能退稅,而現在從腹地碼頭就能退稅。新政實施已滿兩個月,從一線出口企業的獲得感來看,拿到出口退稅的時間縮短了將近半個月。
“以順德出口型家電企業為例,以往的操作需要在當地上駁船、運到南沙港裝上大船并辦理結關手續以后才能拿到退稅款。現在,直接在腹地碼頭上駁船、報關單結關之后就可以拿到退稅款。和以前相比,新流程會節約15天左右的時間,相當于企業會提早15天拿到退稅款,款項可以用于企業自身周轉。”沈佳瑜說。
受益于新政落地,出口企業的現金流狀況得到改善。廣州南沙海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友新說,自己感受到的一個細節變化是,在今年出口最低迷的時候,出口企業一度用匯票與船公司結算,船公司再用匯票與碼頭企業結算。而現在,匯票不多見了,基本都是用現金結算。“這從側面也證明了這一新政給出口企業的財務狀況帶來了一定改善。另外我們看到出口貨物的總量在增加,截止到11月底,我們廣州港的箱量同比增長了4%。整體上來說,這個政策確實起到了穩外貿的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新政實施第一個月里,廣東省內就有12家出口企業的33份報關單辦理了啟運港退稅業務,涉及出口貨值超過1700萬元人民幣。進入12月,啟運港退稅政策繼續在廣州落地。就在7日,廣州市森大貿易有限公司提交了啟運港出口退稅申請的“廣州第一單”,出口額約16000美元,可退稅約12000元人民幣。
除了啟運港退稅新政,國際航運保險業務稅收優惠新政同樣從今年10月1日起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對注冊在廣州市的保險公司向注冊在南沙自貿片區的企業提供國際航運保險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
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南沙區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科科長胡麗珊說,初步估算,這一新政將為廣州南沙自貿片區帶來3200萬元人民幣左右的國際航運保險業務增量,并在未來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長,港口經濟的區域動能將加速釋放。
“國際航運保險免征增值稅政策的落地,對于南沙的自貿區定位是一個很好的配套。包括啟運港退稅政策、國際航運保險免稅政策,這些都將進一步促進南沙成為粵港澳和東南亞的貨物集散地和物流樞紐。”胡麗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