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博 通訊員 顧霄)記者昨天從鄞州區審計局了解到,在前不久的一次經濟責任項目審計中,鄞州區審計局在審計中成功運用衛星遙感影像數據,分析河道水網的變化情況,巧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對難以實地落實的項目開展“經濟體檢”。審計人員通過對同一水域不同年度的影像圖斑比對,還原河道水網的變化軌跡,進而對涉水違章建筑、無證取水等行為精準定位。
“借助大數據在不同審計場景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審計效率和精準性,還為日后數據還原和復核提供了有力支撐。”鄞州區審計局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采訪了解到,傳統審計主要依賴原始的紙質資料,通過人工查閱比對發現審計疑點再進行現場走訪,這些方法人工作業量大,排查周期長,無法全方位落實問題全貌和現狀。如今,審計大數據應用,通過數據挖掘,無人機測繪、模型量測等技術,不僅能實現較大范圍的環境信息遙測,核實項目紅線范圍,建設用地、征地面積數據,還能對涉及改變環境狀況等的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追蹤。
巧用大數據技術,針對人員難以抵達的工程項目,可引用無人機測繪技術,從不同角度采集大量圖像和點位數據,并基于此制作工程實景的三維模型,能夠還原工程項目全貌從而助力審計工作提質增速。
據介紹,下一步,鄞州審計還將以大數據技術應用為突破口,繼續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審計中的應用,不斷拓展先進計算機技術方法在不同審計領域中應用,同時夯實數據安全管控制度建設基礎,充分發揮審計大數據在非現場審計中的優勢,形成具有鄞州特色的常態化“經濟體檢”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