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工信廳向喀什地區莎車縣的17個村派駐了第一書記。作為工信廳工作隊總領隊,我在伊什庫力鄉克什拉克村擔任第一書記。在扶貧工作中,我們探索和實踐了“集團化作戰”扶貧模式,形成了扶貧合力,扶貧效果顯著。
“集團化作戰”扶貧的主要特點是統一決策、理念共同遵循、項目共同實施、貧困戶共同受益。實踐證明,“集團化作戰”扶貧模式有利于各貧困村互為促進,有助于扶貧干部互為支撐,提升了扶貧效果。
產業扶貧是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持續增收的根本途徑,必須在規模效益上下功夫,“集團化作戰”扶貧模式推動了鄉村扶貧產業走向規模化。以推廣養雞為例,我們從2018年3月開始部署以來,養殖規模迅速擴大,2018年有30萬只,去年達到120萬只,今年預計超過200萬只,貧困戶通過就業、入股、養雞等方式參與這項產業發展。鑒于良好發展態勢,莎車縣已明確規劃了1000萬羽家禽養殖規模。
按照“集團化作戰”扶貧模式,我們在發展養雞產業上的主要做法是:第一,堅持最大化惠民。千方百計創造就業崗位,鼓勵貧困戶認購雞苗,合作社統一收購,保證農戶收益。第二,堅持市場化運作。先簽合同,再組織養殖,以保證銷售順暢。第三,堅持規模化生產。以工廠集中養殖為主、農戶散養為輔。第四,堅持產業化推進。建設高標準、符合環保要求的家禽屠宰場,打通育雛、養殖、屠宰、冷鏈、運輸等環節,今年計劃將產業鏈延伸至生物有機肥、高端林果業肥料等方面。第五,堅持協同化發展。前方駐村隊員及時向后方單位匯報,全廳全員全力支持,莎車縣及援疆省市、疆內外企業給予大力支持,積極購買扶貧產品。
根據“集團化作戰”扶貧模式,我們按照“一盤棋”規劃,實施一鄉一品、多村一業。17名第一書記合力招商,為所在鄉鎮引入2家服裝企業,創造了500多個就業崗位,按照每個鄉鎮選擇一個村建設一個中心工廠,其他村建一個生產車間的生產組織形式,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
在設施農業方面,引進上海浦莎公司統一經營大棚,實現112人就業。大棚所有權不變,經營權被流轉,這種“傳統大棚+企業化經營+精準扶貧”的做法取得了良好扶貧效果,在全縣多個鄉鎮推廣,一批閑置的傳統大棚被盤活,讓貧困戶出了家門進廠門,逐漸轉變為產業工人。
通過推廣“集團化作戰”扶貧模式,17個村全部實現貧困戶一戶一人就業,大部分村實現一戶多人就業。今年,我們將繼續深化這一模式,助力服裝企業提升規模效益,以吸納更多人員就業。去年,2家落戶的服裝企業完成了5000萬元以上銷售額,帶動穩定就業800人以上,預計2020年銷售額將實現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