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和訊 作者:任威 張曉迪
中國經營報 記者 任威 張曉迪 北京 上海報道
債券市場連續爆雷不僅波及公募,部分大型私募基金也未能幸免。
近日,多家房企涉及債券違約,引發行業警惕。一份流傳于朋友圈的“情況說明”將暖流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暖流資產”)踩雷福建福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晟集團”)一事公開化。
稍早前的11月19日,福晟集團債券18福晟02出現違約,涉及金額6.31億元。暖流資產旗下資金產品“暖流陸享穩健1號”持有福晟集團發行的18福晟02、18福晟03兩只債券。目前,“暖流陸享穩健1號”暫停開放贖回,具體贖回時間尚不確定。
此外,百億級私募上海映雪投資管理中心 (以下簡稱“映雪投資”)旗下一只產品連踩10雷。該產品名為外貿信托-瑞智精選映雪債券專項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具體分為A、B、C等多期。
多方利益博弈
《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了解到,上述“說明”為暖流資產發給部分投資人和代銷機構,“說明”顯示,暖流資產旗下資金產品“暖流陸享穩健1號”存在重大投資風險,暫停基金在11月份的開放贖回。暖流陸享穩健1號持有福晟集團違約債券18福晟02,除此之外還持有18福晟03。暖流資產承諾,待所有投資者都有合理時間充分了解基金現狀后,將增加一次臨時開放贖回或在12月重新開放贖回。
記者以投資人身份聯系暖流資產,其工作人員稱一周以后投資經理會就此踩雷產品向投資者給出統一回應,目前尚不明確具體何時開放贖回。
而福晟集團層面上,原定于12月1日舉行的“福建福晟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2019年公司債券(第一期)2020年第二次債券持有人會議”又被延期。
實際上,福晟集團深陷債務危機已經1年有余。2019年底,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達(01359.HK)與世貿集團及福晟集團共同組成福晟集團紓困平臺,擬通過對福晟集團旗下項目資產進行盤活,解決其債務問題。
然而,近一年時間,紓困本身也陷入困境。一位接近紓困平臺的人士告訴記者,福晟集團的債務問題,“就像一鍋粥,利益各方都在博弈,都不愿妥協”。該人士也稱,目前暖流基金也已和福晟集團紓困平臺方面進行了溝通,但由于暖流基金并不屬于大的債權人,話語權有限。
同樣作為百億級私募的映雪投資也深陷踩雷風波之中,據媒體報道,公司旗下產品在近兩年時間內持有的10只債券相繼爆雷。
公開資料顯示,瑞智精選映雪債券專項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成立于2019年2月,產品風險評級為R3級,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作為基金管理人、映雪投資為投資顧問。
據了解,一般陽光私募信托是借助信托公司發行,由投資顧問公司作為發起人、投資者作為委托人、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銀行作為資金托管人、證券公司作為證券托管人,主要投資于證券市場。擔任投資顧問的私募基金通常擁有投資的主導權,信托機構常常扮演通道的角色,發揮監督作用。
據悉,上述產品持有的違約債券有10只,分別為:19新華聯(000620,股吧)控MTN001、15西王01、16西王01、16西王02、18西王CP001、19西王SCP001、19西王SCP002、19西王SCP003、17泰禾MTN001、18泰禾01。
從時間線來看,西王集團債券自2019年10月相繼出現實質違約,彼時的贖回通道被暫停。今年3月,新華聯控股10億元債務出現違約,隨后引發系列連鎖反應,上市公司新華聯被下調評級,多家新華聯系參投公司所持股份遭遇凍結。今年7月,上述產品又再次踩雷泰禾集團(000732,股吧)債券。
今年4月,瑞智精選映雪債券專項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提前結束運作并進入清算階段。
映雪投資在4月15日發布的清盤產品投資說明中提及,公司作為投資顧問的某期基金產品確實啟動了清盤程序,但其原因絕非由于產品已經虧到清盤線,也不是由于投資者強烈要求下采取清盤的。實際上,對該基金啟動清盤程序的決定是公司與基金管理人和產品托管人協商后,本著穩定產品凈值從而最大程度上保障,基金投資者利益的原則而主動提出的。
對于該只基金詳細情況以及清盤進展等,記者撥打映雪投資電話欲求證相關事實,該公司人士表示,不接受采訪。
私募須回歸基本面研究
自2014年打破債券“剛兌”以來,從民企到國企,債券的違約事已經呈現常態化。在此背景之下,暖流資產這樣的私募機構如何保護投資者利益?如何避開投資“雷區”。
知名房地產研究專家嚴躍進表示,類似問題的解決,不能單純依靠個別企業單打獨斗似的“他救”,地方政府指導牽線,各方合力協作,才能真正促進事件的解決。
友山基金固收研究投資部投資經理司馬明怡認為,所持債券違約后,投資人還是要按照常規協商或司法訴訟的路徑去解決,現階段,國內市場對于債券踩雷后的處置機制還在完善過程中,相信未來會更加多元化及市場化。
合晟資產董事長胡遠川表示,債券市場上沒有常勝將軍,除非只做利率債,否則一直會存在信用風險。正視和面對這一風險,并有效管理這個風險是私募基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千為投資方面對近期私募踩雷的現象分析認為,私募機構避免踩雷的主要措施是回歸對基本面的研究分析,加大行業和個券的基本面研究,鍛煉識別財務造假及隱形風險能力,建立自己的信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