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孫瑩)12月3日,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座談會主要圍繞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總結農村固定觀察點工作的經驗做法,研究部署“十四五”及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固定觀察點工作的重點任務等展開研討交流。
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體系是1984年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準建立的農村社會經濟典型調查系統。2020年是農村固定觀察點正式運行35周年,35年來,以農村固定觀察點為主的鄉村調查體系全面建立,固定觀察動態調查格局基本形成。
與會專家認為,依托農村固定觀察點開展鄉村調查,可以全面準確掌握農業農村基本情況,及時反映農村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揭示農業農村發展趨勢。其真實記錄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歷程,為國家“三農”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為“三農”政策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撐。
據悉,農村固定觀察點已經建成國家、省(區、市)、縣(市、區)、村四級調查管理體系和覆蓋全國的樣本體系,涉及全國31個省(區、市)的368個縣、375個樣本村、2.3萬戶記賬農(牧)戶和1600多個記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會議指出,當前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謀劃的重要時期,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農村固定觀察點要進一步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反映農村發展新動態,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三農”工作大局。
會議還對從事農村固定觀察點調查工作的先進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