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12月3日表示,在證監會領導下,深交所認真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緊扣監管與服務職責,聚焦深市市場特色,制定了深入服務國資國企改革的16項具體工作安排。
這是資本市場支持國企改革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資本市場為服務國企改革提供融資、并購等支持,出了不少實招。
首先,推動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資產整合,達到“1+1>2”的效果。
這方面的案例并不少:南車和北車合并,顯著提升了中國軌道交通設備制造國際競爭力、中國寶武合并太鋼集團打造“億噸鋼鐵航母”、山東能源集團與兗礦集團聯合重組成為全國第二大煤炭企業、“兩化合并”催生的將是化工業萬億級“巨無霸”……
不難看出,國有企業通過并購重組這一資本市場平臺,所起到“1+1>2”的效果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這些效果不僅體現在企業體量規模上的擴大,還體現在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充分發揮產業協同效應,增強國企競爭優勢,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同時,通過并購重組,還可以讓國有企業在運營效率、盈利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這也正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要聚焦的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之一,即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聚焦主責主業,發展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
近年來,國企并購重組的進程正在加速。可以預期的是,下一步,國有企業的并購重組,將向著更深、更廣的領域推進,并不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其次,支持企業上市,企業獲得資金的同時,經營運作更加規范。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曾提出,鼓勵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上市;深交所12月3日也明確表示,優化市場功能定位,積極籌備全市場注冊制改革,支持優質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上市融資。
在資本市場中,國有企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10月12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的介紹,各級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超過了1000家,大概占A股市場的26%,市值占32%左右。
對企業而言,上市的意義不言而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讓企業獲得更大的融資能力,同時,有助于提高社會資本對企業的投資信心,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企業通過上市實現證券化、公眾化,經營運作更加規范,內控機制更加完善,信息披露更加嚴格,公司治理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第三,運用退市等多元化渠道,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化出清。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最近表態稱,將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主動退市、并購重組、破產重整等方式盤活存量、出清不良資產,實現市場優勝劣汰、新陳代謝。
筆者認為,在推進國企改革過程中,資本市場對該退的企業毫不留情面,堅決予以退市,有利于“僵尸企業”的市場化出清。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賦予了資本市場新的使命:既要做好助力國企改革的“排頭兵”,又要擔負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使命。資本市場在完成這一使命的同時,也將實現自身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