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保險代理人數已突破900萬人大關,是國內各金融子行業中從業人數最多的群體。但在收入上,這一群體仍然普遍較低,據《中國互聯網保險從業者生存狀態探究報告》顯示,有31%保險行業工作者月收入不足6000元;同時,職業偏見仍然嚴重。只有把更多目光聚焦到這些直面消費者的代理人身上,高質量發展才不再是“空談”。
為從真實直觀的角度觀察當下互聯網代理人的生存現狀,進而從根源出發解決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并對此提出可行性解決方案,12月3日,i云保“2020互聯網保險新知大會暨第二屆保險人節”在滬開幕。中國銀保傳媒黨委委員、總經理杜增良,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社會學副會長彭希哲,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徐明棋,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閑、德國通用再保險公司壽險健康險亞洲區高級精算師談騰躍等專家及從業者蒞臨本次會議。
社會老齡化趨勢+線上化推動,保險人因此獲得發展機遇
杜增良在致辭中表示:“技術革新推動用戶的消費習慣在變、消費場景在變,這也就要求我們的保險人必須緊跟時代變化,主動融入新的技術環境,借助科技賦能營銷,為消費者和用戶提供更加契合用戶新的消費習慣、更加服務用戶消費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彭希哲提到:“在人口老齡化的沖擊下,保險公司將面臨保費降低的風險,但另一方面,老齡化趨勢同時也為保險行業帶來機會,越來越多人打開保險意識,認識到保險養老、年金養老的重要性。”
在雙重趨勢影響下,徐明棋認為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的關口時保險會發生質變,為滿足更豐富、更多元化的消費者保險需求,保險從業者在某鐘程度上必須借助互聯網科技,使用更加智能化的手段代替傳統的展業習慣,而這也會給打上“傳統”標簽的保險行業更多發展契機,同時給從業者提供更多提升收入的機會。
扁平化新探索,聚焦一線代理人待遇提升
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傳統組織模式是否適合現代保險代理人發展方向及展業習慣仍值得商榷,但不乏創新者對新模式、新團隊進行探索。
i云保創始人、CEO李哲提到,i 云保除了在保險前中后臺融入保險科技外,也通過科技賦能對代理人組織模式進行了扁平化探索,創立新型的組織結構。同時,通過數據驅動運營,對上賦能保險公司,對下賦能保險代理人,同時反哺消費者。使其獲得新型的展業形態,最終幫助其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李哲表示:“在持續進行探索創新過程中,我們發現實行代理人的扁平化管理仍不足以滿足代理人的諸多需求。當下代理人不僅需要更穩定的收入,也希望像所有職業一樣有著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更高效的團隊分工與合作、更具針對性的培訓,在不斷完善科技賦能代理人的過程中,我們推出星空計劃,進行代理人扁平化團隊展業的嘗試。
據悉,“星空計劃”從未來互聯網團隊模式扁平化入手,探討保險代理人在新時代是否可以通過建立分工型團隊,實現更高的展業效率。
保通增長負責人章寒之提到,星空計劃的實施無異于給零散的代理人一個更加有力的后盾,在無層級的探索后,團隊可以通過各自特長分工實現個人最大價值,當保險代理人不僅意味著一線銷售,豐富其他職能后,我們認為這個職業才算邁出了職業化的一大步。
大會最后,周清平、吳玉清兩位優秀代理人代表帶來了精彩的分享,從一線保險代理人角度分享從業經驗及感想。
《中國互聯網保險從業者生存狀態探究報告》正式發布,共話保險代理人科技應用現狀
本次大會上,《中國互聯網保險從業者生存狀態探究報告》正式發布,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閑對《報告》內容進行了深度解讀。
許閑著重對保險代理人使用線上化工具情況進行了分析,在“保險科技在多大程度上對保代業務起到幫助?”一題中,互聯網保險代理人給出的平均分高達8.18(滿分10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占比峰值出現在10分(31%),多數互聯網保險代理人認為保險科技對其保險代理業務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其中認可度最高的前三位分別是“更容易獲得不同公司各類產品信息”、“投保流程更加簡略便捷異”以及“核保過程更加迅速”。
但是,報告也指出互聯網平臺并不是完美的,通過互聯網賦能平臺展業也催生了諸多的問題。比如相較于線下,線上建立客戶信任度慢、交流連續性很難保證、難以促成大單轉化等。同時也有部分代理人表示互聯網保險產品太多,但產品覆蓋不全、無法做成盡善盡美的計劃書等等。對此,德國通用再保險公司壽險健康險亞洲區高級精算師談騰躍提到:“未來產品將分化出更多細分品類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個性化、特定人群產品有可能獲得突破。”
隨著本次大會落下帷幕,上述報告的發布將顛覆傳統刻板印象,刷新行業內外對互聯網代理人這一新興職業的認識,眾專家及從業者的精彩分享也為行業新階段議題設置下一討論熱點,同時會上提出的多項深切轉型革新建議和解決方案,為未來行業健康發展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