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財政局今年聯合區人大財經委、區人大常委會預工委,共同開展全區重大政策及項目績效第三方評價,開啟了評價過程也是接受人大監督過程的“評價+監督”新模式。
該模式將評價結果直接向區財政及區人大反饋,及時督促相關單位落實整改,區財政將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下一年度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全面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今年以來,東營區財政局研究制定涵蓋預算績效管理各環節的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圍繞政策體系框架,層層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各個關鍵環節,推動預算績效改革不斷深入。
建立“1+2+N”制度體系。一是打好“1”的基礎,出臺關于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將績效管理融入預算管理各個環節。二是完善“2”的框架,印發區級部門單位預算績效管理辦法和區對下轉移支付資金預算績效管理辦法,從橫向、縱向兩個維度對部門單位和轉移支付資金提出明確要求。三是擴大“N”的規模,印發區級部門預算績效運行監控管理暫行辦法、區級政策和項目預算事前績效評估管理暫行辦法等實施細則,逐步構建一條覆蓋全部財政資金,貫穿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控、單位自評、財政和部門評價的全過程績效管理鏈條,使預算績效各項具體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同時,該局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提質增效。一是建立預算績效目標在申請項目預算中的前置機制,今年組織全區共編報績效目標404個項目,涵蓋71個部門,涉及資金2.47億元。二是全面開展單位自評,407個自評項目涉及資金4.16億元,涵蓋72個部門單位。三是深入開展部門評價,對于各部門重點項目,特別是2019年度實施政府購買服務的項目,逐一實施重點評價,共評價169個項目,涉及資金3.1億元,涵蓋72個部門、7個鎮街道。四是將各項材料報送時間及質量納入2020年度區直部門單位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財政預算績效評價指標,并將評價結果與2021年度預算安排相掛鉤。
東營區財政局局長呂全友表示,下一步,東營區將進一步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著力在績效目標編制、績效評價和績效監控上提效能,在事前績效評估、部門績效評價方面求突破,真正將有限的財政資金高效用于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基層。 (朱國慶 孫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