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和訊網 作者:破曉
仁東控股(002647)近期可謂是"麻煩"纏身,基本面上首當其沖的是經營業績的下滑;除了業績不佳,仁東控股還面臨資金壓力。銀行貸款逾期,三個月內到期流動負債超20億元;除此之外,公司的實控人更是頻繁變更,如今國資也退場了。仁東控股當下的局面該如何化解?
業績暴跌股價閃崩
資料顯示,仁東控股2011年12月28日登陸中小板。公司曾用簡稱宏磊股份、民盛金科,目前主營業務為信息系統集成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等。
據三季報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17.54億元,同比增加89.77%,歸母凈利潤虧損2192.3萬元,同比下降144.5%。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2.82億元,同比增加115.72%,歸母凈利潤虧損1999.05萬元,同比下降164.55%。
二級市場上,股價近日出現了閃崩的走勢。11月26日,仁東控股開盤再度一字跌停,封單最高超30萬手,以跌停價計算,近15億資金遭悶殺。截至收盤,仁東控股報收48.74元/股,全日成交僅664.33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閃崩前夕,仁東控股走勢若僅從二級市場走勢來看,仁東控股是一只不折不扣的“大牛股”。2020年以來,仁東控股的股價從1月初的16.30元/股一路穩步上漲,11月其股價最高盤中上漲至64.72元/股,年內最高相對漲幅接近300%。
實控人頻繁變更、國資退場
資料顯示,仁東控股的前身為宏磊股份,仁東控股2011年12月28日登陸中小板。上市以來,公司經歷了兩次更名、三次易主。2018年2月,中小股東聯手,通過股權委托形式,仁東信息成功上位為控股股東,時年31歲的霍東成為實際控制人。
然而僅過一年多,仁東控股再度易手。2019年7月,仁東控股原控股股東仁東信息及其一致行動人天津仁東、仁東科技、霍東與海科金集團簽署了《關于仁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委托管理協議》,仁東信息將其持有的仁東控股約1.19億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1.27%)對應的表決權等股東權利委托海科金集團進行管理。
初始托管期限為一年,托管期限屆滿后,受托方可單方決定延長托管期限,但延長時間不應超過一年。同時,仁東信息、天津仁東與海科金集團簽署了《關于仁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致行動協議》。2019年11月15日,以上協議正式生效,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海科金集團,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北京市海淀區國資委。
根據最新公告,截至2020年11月14日,上述協議已經履行滿一年。11月17日,仁東控股公告稱,公司大股東仁東信息方面與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資本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的表決權委托管理協議一年期滿,雙方將不再續簽。實控人變更回自然人霍東。
一年后,雙方不再續簽,此事也引發了深交所的關注,深交所要求其說明公司控制權變更可能產生的影響。對此,仁東控股解釋稱,一方面在于受疫情影響,雙方戰略合作部分約定事項無法實施;另一方面受國企相關政策影響,有關項目落地和實施受到一定限制。綜合來看,雙方不再具備進一步合作的基礎和條件。
銀行貸款逾期,資金壓力大
在上述關注函的回復中,仁東控股表示,“此次控制權變更未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要影響。但目前公司整體現金流緊張,短期貸款償債壓力較大。”
事實上確實如此,10月30日仁東控股發布公告稱,2019年10月興業銀行(601166)分五筆向公司發放貸款合計3.5億元,貸款期限1年,而這興業銀行3.5億短期貸款本金未能如期償還。對此,仁東控股解釋稱,逾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近年來公司積極推進產業轉型,拓展多元金融業務,投入運營項目資金較多,且今年受宏觀經濟環境和新冠疫情影響,造成短期流動資金較為緊張;二是公司涉訴15億大額的擔保合同訴訟糾紛,截至目前法院尚未判決,對公司信用造成不良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融資;三是公司前期已就本筆貸款及時申請續貸,因目前公司尚未全部落實興業銀行批復的續貸條件,故發生短期貸款未能如期償還的情形。
該事件同樣引起了深交所的問詢。問詢函中指出,三季報顯示,期末你公司賬面貨幣資金余額為 15.54 億元。請列示你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的詳細情況,包括但不限于所存銀行(具體的支行或營業部)、金額、相關款項是否存在被挪用或使用受限的情形等。要求列示三個月內到期的短期負債,并結合你公司營運資金情況說明是否存在負債無法到期償付的風險。
最新的公司關注函回復公告顯示,公司已與興業銀行達成一致還款方案,截止本年末,公司將分批次逐步償還完成上述借款。
二級市場上,11月27日,仁東控股股價再次跌停開盤,總市值為245.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