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27日訊 今日,“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在北京召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楊在會上表示,金融業和科技加速融合的過程當中,新業務、新技術大量涌現,新型的安全風險恐怕在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將持續增長,疊加業務的多樣性、復合型、廣覆蓋,將導致金融安全風險敞口加大,不僅可能威脅用戶利益,也可能給金融企業帶來巨大損失,甚至引發系統性風險,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一領域的金融網絡安全的工作。
以下為演講內容: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再次參加這個有意義的會議,今年以來,我們國家發生了很多圍繞金融科技、金融安全,使得這個議題的討論更加有現實性,所以我今天選擇的題目就是“金融監管在數字經濟時代面臨的新挑戰”,首先從最基礎的概念探討,就是數字經濟,在座有很多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在學習的時候沒學過這個東西,現在在學,對此有一點感受。其實數字經濟有好幾個要點,首先還是數字化,所有的信息、所有的知識都數字化了,數字化的基礎上再重新組織資源配置,用數字的邏輯來組織資源配置。
我為什么特別強調數字化呢?以前我在中國社科院主管數字化,發現或者說是有很多的垃圾,或者說所謂的數字化只是把一些用別的載體承載的信息變成了數字載體。但是它還不能夠進入金融數字化經濟運行大的軌道上去。所以在中國,數字化的過程還是要做的。五年前我看到一則小消息,美國到那年為止,完成了全部歷史資料的數字化,你就知道整個數字經濟會有一個把所有信息都數字化的過程,這是基礎性的工作,這個工作在我們國家其實沒有完成。
如果是這樣的話,所謂的數字經濟就是在完全不同的平臺上展開的資源配置的過程,在這樣的平臺上,可以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我特別想說的是什么呢?數字化的發展與數字經濟的發展,徹底解構了傳統的金融業,當然,其他行業也一樣,我們今天講金融,就金融講金融。所謂解構,我們原來比如說金融可能是一個活動,這個活動是連續不斷的,很多的過程構成的活動,數字化的基礎上,我們在數字的平臺上,幾乎可以把它無限分割、解構。分割了之后就可以專業化分工,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就可以有交易,一套嶄新的商業模式就會出現,這個是它真正的含義,它真正的挑戰在這里。而我們過去安全的防范,金融的監管是基于整個金融活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不可分割的過程這一事實的,而這個事實會被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被數字經濟不斷解構傳統的金融,這樣一個過程所打斷,我們就面臨了新的挑戰。我覺得這其實是社會發展的過程,我們舉一個旁邊產業的例子,比如說大家都知道制造業,最典型的制造業是汽車,但是汽車現在在發達國家里是服務業,從傳統的制造業到服務業,當然有人稱之為現代服務業,不管怎么樣是服務業,這個轉化的過程首先是有一個解構過程,把整個一望無際的、看不到頭的生產線以及在這個生產線上順序展開的各種各樣活動解構了,變成一個一個可以獨立存在的活動,交給一個一個獨立存在的實體去做,有總裝、總成等等。這個過程在金融業當中正在展開,所以我覺得無論是金融科技的發展,還是針對金融科技發展新的監管,還是進一步的金融安全,一定要記住這個事實,這個事情是不可忤逆的,就是不斷被解構。
我們講到數字經濟,具體到金融領域就是金融科技,應該說數字經濟催生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指的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分布式賬本、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應用于金融業,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新的程序、新的市場,提供一些處理傳統上要處理的,比如說成本問題、進入的問題,提供了一些新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覺得,數字經濟進入金融領域之后,會使金融領域產生革命性的變化。我們現在會議要不斷的開,因為會不斷有新的事物產生。
數字經濟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我大致概括一下,第一個挑戰是有很多的新的產品,是逃逸在傳統的監管或者是管理范圍的,因為新的產品不斷出現,而且他是用一種解構的方式不斷出現,本來你知道這一件事,這一件事現在變成了十件事,這個時候這些產品是獨立在交易,于是他們就有可能逃逸在監管之外,等一下我們還會有例子。我們可以借助移動支付、大數據等征信技術,產生很多新的模式,我們基于分布式賬本,還有很多的幣,連中央銀行都已經坐不住了,要搞數字貨幣,當然有非常多的問題是需要討論的。
還有社交網絡,這是非常厲害的,不知道大家關注不關注經濟學的最新進展,最近幾年經濟學諾貝爾獎授給好幾個搞新組織理論的,我們傳統上說市場政府,所以我們有兩個對應的概念,市場失靈、政府失靈,政府失靈交給市場,市場失靈交給政府,擺來擺去,擺久了,有大量的問題并不能這樣非此即彼的解決,于是這中間就有很多的中間性的、合作性的組織,自組織的形式,其實貨幣是在這個范圍里邊得到解決的,這個問題應當說是很深刻的事情。
互聯網上所形成的群,大家經常講幣,這個群里面認,它就是貨幣,這個群在別的地方不認,它就不具備完全的貨幣性,有很多非常遷延性的問題,必須在這個范圍內得到解決,而這些事情都是數字經濟帶來的挑戰,我們不應當說是帶來的問題,而是說挑戰,它首先是帶來了新的生活,讓我們有了新的視野,但是在這樣一種新的視野下,監管沒有跟上,于是就會出現問題,這是第一個挑戰。
第二個挑戰是安全問題,一下子出了這么多的東西,一下子傳統的東西都變成了數字,而且數字是可以被用的,我們知道過去叫統治經濟,怎么統治人?就是信息,往前幾十年,有些人犯罪,他說在傳播什么,人們第一個問他的問題,你從哪兒知道的。這個東西不該你知道,你知道了就是犯罪,但是現在數字化情況下,沒有這個情況了,這種情況就可以避免,而且它又反過來產生了一種可能,讓有一些掌握技術的或者是掌握信息的人,能夠透過一些網絡去侵犯別人的隱私,個人的安全、企業的安全、社會的安全、國家的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所以這是一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不當競爭問題。前不久我們國家國務院有一個關于反壟斷的文件,這是正逢其時,點中了問題的要害。數字經濟的發展,非常可能出現贏者通吃,一方面它在細化,不斷的解構,一方面會產生一個一個的贏者通吃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反壟斷就更為重要了。不久前我參加一次會議,主持人問我,我說對于高科技公司,對于頭部公司,它的產品里面,金融屬性有什么問題的話,其實問題是不大的,問題在于它是壟斷,由于壟斷產生了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才是我們要追蹤,需要下一步予以解決的。
我們以一個更近一點的金融的例子來說這個事,貸款。一筆貸款,傳統的情況下,吸收存款,尋找客戶,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在信用評估的基礎上定價,定價的基礎上開始發放貸款,貸后管理,風險控制等等,這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流,是一個過程,但是數字經濟發展,特別是金融科技發展之后,所有的這些都可以分開,都可以交給不同的部門,不同的機構去做,然后這些機構之間可以協同、可以交易,于是就產生了很多新的盈利模式。其實最近爭論的很多問題與這個有關,我們必須知道有這樣一個發展的趨勢,實際上使得信用創造的鏈條被切斷了,這背后有更多的機構介入了,而我們的監管覆蓋不了。所以,這種表外信用創造模式,使得金融科技公司一方面成為信用創造的主體,另一方面又流離于監管之外,這是真正的風險所在,這是所有風險產生的基礎,就是不知道他參與了,但是我們不知道,而我們現有的法律架構、治理結構,還覆蓋不到他們這些領域。
所以,這個監管手段就必須與時俱進。我們知道傳統的監管手段是針對原有那樣一種非數字化信息基礎上的。金融的角度來說,首先我們就有了法定準備金率的要求,大家讀過金融的都知道,法定準備金率是一個故事,一個很神奇的故事導致的東西,錢都被人卷走了,大家還都不知道這個事。展開的風險撥備制度、資本金管理制度、單筆信貸中抵押制度、擔保制度等等,都是防范風險的手段。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事后的,出了事之后怎么辦,存款準備金與存款受到沖擊的時候,用它準備去償付、風險撥備,按照最壞的情況下,有多大的損失,拿一部分錢放在那里,如果出了錢,拿它去抵沖。資本金管理也是一樣,用別人的錢放貸款,最后用你自己的錢去填空,都是這樣的想法。
但是在數字經濟的情況下,在金融科技的情況下變過來了,獲得的信息是事前的,而且是主動的,所以整個這個模式都不相同,商業模式不同的情況下,用老的辦法去監管當然就出現了問題。講到這個事情,應該把前面200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當中被大家熱議的證券化產品、金融衍生品放在一起來討論。
證券化的方式,實際上是風險分擔,資金的提供者和后面交易活動的組織者分開,讓本來只是由金融機構個體承擔的風險,由社會廣泛承擔。而現在我們用這樣一種助貸的方式,聯合貸款的方式,所產生的風險的格局就不一樣了,傳統理解不斷被解構,風險特征不斷改變,我們恐怕需要面對這種狀況,而且要承認它是一個新常態。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有應對之策,今天我們其實是來討論這個應對之策的,我主要是想指出數字經濟的發展,使得這個事情發生了變化,變化的起點是解構,不斷的解構,切得非常細,而解構人不斷逃逸現有監管的框架,逃逸現有的安全體系,我們就必須要把它抓住,抓回來。監管和創新這一對矛盾就是這樣的,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我們要做這些事。
現在我們能知道的解決辦法,無非是兩個思路,第一個思路是監管機制。原來的監管機制是機構監管,誰家孩子誰抱,現在不行了,這個孩子姓李,他干姓楊的活,監管起來就出現了錯位。于是應該轉到更新的監管理念上去,這個理念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功能監管,你做什么就歸某一個專業的監管機構監管,不管你姓什么,按照你做什么來分類,這樣的話,很多現有的活動,有一些組織架構,特別是治理體系,就要調整。二是行為監管,你做的什么以及你有沒有資質去做這個事,你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你的商業模式是怎么組織的?你的市場結構是怎么形成的?在這個市場結構中,不同的參與主體到底承擔什么責任。前者,像西方發達國家,好幾十年前就實現了,后者,在美國的2007年、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新修改的法里面體現得非常清楚,對行為監管。
除了這個體系之外,監管的對象也應該調整,不再只是盯著那兩個錢,那兩個率是不是能夠滿足,而要盯著有沒有關聯交易,有沒有平臺壟斷,有沒有產權沒有受到保護的情況,有沒有私人的信息被侵蝕的情況,有沒有你權力被濫用的情況,國家的安全有沒有被損害的情況,要在這些層面來進入,這個就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新的要求。
總之,我利用這樣一個簡短的時間,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個看法,數字經濟的潮流是勢不可當,我們所有的活動都會被卷入數字潮流之中。第二,數字經濟徹底地改變了經濟活動的樣貌,改變的方向就是不斷解構,把它分成專業的分工,在專業分工的基礎上進行更加有效率的交易。第三,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新的風險,倒不是說它有意要造成這個風險,還是我們沒有跟得上。最后,我們的監管、我們安全的一套體系要與時俱進,跟上數字經濟發展的特征,跟上步調。中國現在在數字經濟方面在世界上還是領先的,我們在監管方面、安全方面一定能夠領先,所以中國經濟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