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超算服務器由天津東麗區中科智能技術研究院參與研制圖片來源于網絡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讓中國從此可以“收聽”到地外文明的聲音,其背后采用自主芯片研制的“黑洞”超算服務器來自坐落于天津東麗開發區的中科智能技術研究院。
無獨有偶。由北京航空研究院科研人員主導的關乎鐵路貨車剎車安全的關鍵部件石墨烯彈性體膜片也在這里研制成功,產品壽命提高至少4年,且大大降低了我國鐵路機車車輛維護成本,日前已通過中國鐵路總公司產品質量專家評審,即將大規模應用……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推進之時,天津市東麗區順勢而為,實施“走科技路,吃北京飯”引智發展新模式,主動吸引大院大所等科研機構落戶,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徑,地方經濟轉型發展也駛上了快車道。
轉型倒逼探尋發展新路徑
一邊是天津主城區,一邊是濱海新區,猶如一個“啞鈴”,處于中間連接地帶的東麗區,區位優勢明顯,經濟也曾得到較快地發展。依托地緣優勢,東麗區長期以來把“傳統的大工業大項目”作為經濟發展龍頭來抓,這也給區域經濟貼上鮮明的標簽:區域經濟規模雖不斷增大,企業卻大而不強,缺乏龍頭和核心;企業數量雖多,但整體缺乏市場競爭力,產業科技含量普遍不高……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這一弊病或許不明顯,然而,在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的今天,這一制約越來越明顯,傳統粗放的發展方式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難以為繼。
另一個短板也非常明顯,區內沒有足夠多支撐上馬大工業和大項目的土地資源。東麗區478平方公里的行政區劃總面積中,除去濱海新區經濟功能區、行政辦公、居住以及農業生產等區域,東麗區能夠自主支配使用的面積不足200平方公里,而且隨之不斷開發,可供集中連片開發的土地越來越少,產業空間已基本趨于飽和……
處于經濟和城市轉型的關鍵時期,東麗人意識到,以往的傳統粗放增長和靠土地招商引資的發展老路再也走不下去了,必須尋找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書記親自帶隊上門引智
接受科技記者采訪的東麗區委書記尚斌義說:“盤算一下家底,著眼未來,東麗區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決定了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走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之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吃上長遠的飯、戰略的飯、可持續的飯。”
2014年初,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給東麗人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走科技路、吃北京飯”,通過瞄準首都功能疏解的產業鏈最高端,引進科研院所與本區優勢產業對接,將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打造科技成果、創新產品的“集聚高地”。
為此,東麗區專門啟動實施了“百千萬”工程,提出“用5到7年時間實現引進100家科研機構、發展1000家產值超億元科技企業和1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大院大所、重點高校及各類優質科技資源提升全區科技創新水平。
一切都在靜悄悄地發生改變。東麗區多次赴北京召開推介會,主動亮相,讓一批國字頭的大院大所開始了解東麗,靠近東麗。此外,以書記為首的區黨委班子還分片包干,主動出擊,展開有針對性地、高密度地走訪,僅拜訪中科院和清華大學等訪“中”字頭科研院所及重點高校就不下200次,洽談項目近450個。
為了給科研院所和高校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創造最好的條件,東麗區還投巨資改造東麗湖等區內基礎設施,同時制定了引進大院大所研發機構的政策措施,對研發實力強、產業化潛力大的科研機構給予重點支持。
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已達38%
天津清智科技公司落戶僅一年時間,就在園區全力支持下,讓無人車開上了路,至今已進行了上萬小時的測試。公司聯合創始人郭磊告訴記者,公司落戶地點離北京較近,這樣吸引人才更有優勢。截至今年初,已有10輛這樣的無人車正式投放到華明高新區運營。
一個科研院所和成果轉化平臺落地,不僅加速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速度,還構筑起了東麗全區的科技創新體系,并最終推動東麗區走上科技引導、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
東麗區科委負責人對記者說,僅2017年,東麗就引進18家科研機構,累計引進大院大所158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950家,累計7831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業32家,累計338家;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3家,累計172家;專利申請總量4000件。
隨著一批大院大所陸續落戶,東麗區轉型發展的“卷軸”也次第鋪開,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發展空間大、能夠填補國家空白的新興產業開始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全區工業比重2017年已達38%。預計到2020年,東麗區將形成8個產業協同創新平臺、5個百億創新型產業集群、2個千億傳統產業、一個高端科技服務業聚集區。
記者手記
轉型升級更需找準“痛點”
科研對經濟效益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不能立竿見影。在轉型發展的今天,是追求顯效,還是追求長效?天津東麗區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不盲目求快,風物長宜放眼量。這種決心和堅持,背后需要正確做出“舍得”,也是對自身“痛點”的清楚認知。
有所為有所不為。東麗人找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走科技路、吃北京飯”的發展道路,緊盯科技驅動發展,心無旁騖地下好屬于自己的科技創新“一盤棋”。匯聚大院大所,奏響京津協同發展,多方共贏的時代音律,繪就了科技強區的生動畫卷,也勾勒出了蒸蒸日上的壯闊前景。日出津門,萬里鯨波靜不驚。
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借勢大戰略,開拓大格局,轉型發展中的“東麗路徑”何嘗不是一種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