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亮說,我們將努力把電咖打造成為智能環保創新出行方式的推動者;智慧網聯升級品質生活的開創者;智聯科技實踐未來場景的引領者。
據向東平介紹,電咖的首款車有3.7米長的車身,2.4米長的軸距,定位于“精品的國民車”,續航里程為155公里。
再過半個月,國內“造車新勢力”的第一個量產電動車將在廣州車展前上市。出人意料的是,這個第一并不是大吹大擂的那些互聯網造車企業,而是“落在”此前一直默不作聲的電咖汽車。
北京電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張海亮(左)和首席營銷官向東平(右) 張宇星 攝
昨天下午,北京電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張海亮和首席營銷官(CMO)向東平,在北京約見部分核心媒體記者,釋放了有關電咖汽車的相關信息。
張海亮向媒體介紹,電咖成立已經兩年多了。從專注做智能網聯汽車來說,我們在行業里面起步不算晚。電咖的第一輛量產車將在11月16日上市,這基本符合智能網聯汽車造車的速度。如果研發、籌備時間太短,那么品質,包括這部車都不一定能夠保證整體的品質和消費者需求。
北京電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張海亮 張宇星 攝
談到企業和品牌的定位,張海亮認為,在新能源造車領域,中國在很多地方是領先的。我們提出的口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電咖打造成為智能環保創新出行方式的推動者;智慧網聯升級品質生活的開創者;智聯科技實踐未來場景的引領者。我們的定位首先是符合整個潮流,但是又高于這個潮流。
據張海亮介紹,電咖的團隊來源主要是傳統的汽車企業,像大眾、保時捷、寶馬、通用等各方面的都有;同時也有一部分來自國內主流自主品牌企業,如吉利、奇瑞等等。他認為,既有“高大上”的,又有比較接地氣的。“這樣一個研發團隊打造出來的產品兼具德系對車的品質的要求,同時也非常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習慣。他們之間的結合,讓我對產品非常有信心”,張說。
在融資方面,張海亮表示,我們的天使輪融資已經完成,并沒有因為資金影響我們后期的發展。當然,如果建設生產基地可能需要更多的投入,這個投入一方面是政府支持,也會通過后續融資等等方法來解決。
電咖先期上市的產品是委托東南汽車生產的。張海亮說,今后很長一段時期我們都會和東南有汽車生產的合作,自建的生產基地不可能建的很大,也沒必要。至于與東南的合作規模有多大?張海亮回答,目前是四萬臺,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可以根據需求再談。
北京電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營銷官向東平 張宇星 攝
關于第一款產品,向東平說,這款車是3.7米長的車身,2.4米長的軸距,定位于“精品的國民車”,特別考慮到充電的便利性,我們的車子續航里程為155公里。由于它是針對家庭的第二輛車,以及社區日常通行的國民車,一般是晚上開回家充電,而我們還有預約充電,可以滿足每天行駛距離低于100公里的80%-90%的用戶出行需求。同時,由于小車是針對年輕人的,他們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更好。張海亮補充說,“小車”其實也不小,你坐進去感覺車內空間還是不錯的。
對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關注的“上下游”企業情況,向東平回答說,目前,我們已有150多個供應商。張海亮說,一個月前,我們召開了合作伙伴大會,很多核心合作伙伴都已經簽約了。向東平補充道:簽約的有三四十家經銷商投資人。我們在一個城市不會有太多的投資人,但是一個投資人可能在一個城市布局很多點,比如一個投資人在北京有六七個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