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訊3月22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不久前的某個周日,董希淼(Dong Ximiao)在杭州肯德基購買快餐。像大多數中國人那樣,他掏出手機打算使用移動支付買單。收銀員問道: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問題是,董希淼想要使用蘋果支付服務Apple Pay付賬。但是收銀員告訴他,她此前從未處理過Apple Pay交易,不確定是否支持這種服務。董希淼是人民大學的一名研究員,他稱:“我確信肯德基支持Apple Pay服務,因此我最后教收銀員一步一步完成交易,她對操作如此簡單感到驚訝。”
在中國引入移動支付服務一年后,蘋果正努力在這個價值5.5萬億美元的龐大市場中贏得更多份額,即使它支持中國最大銀行和結算網絡。這可能是因為,iPhone在中國數量過少,2016年iPhone在中國銷量僅占智能手機總銷量的9.6%。但更重要的是,消費者似乎已經習慣于使用阿里巴巴開發的支付寶和騰訊推出的微信支付,它們已經推出數年時間,而且支持所有移動設備,包括iPhone。
Morningstar Investment Service駐深圳分析師瑪麗·孫(Marie Sun)表示:“我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Apple Pay無法在中國獲得支付寶或微信支付那樣高的市場份額。對于這款移動支付服務,我認為它能獲得更多市場份額的機會就是其中國競爭對手出現重大安全漏洞,而消費者需要尋求替代服務。在我個人看來,我還沒有發現改用蘋果服務能帶來額外好處。”
蘋果發言人卡洛琳·吳(Carolyn Wu)拒絕通過電子郵件做出回應。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曾于2016年10月份表示,他對中國市場前景“非常樂觀”,盡管該公司在大中華區營收去年下降了17%。蘋果于2014年推出Apple Pay,并期望能夠為其帶來顯著收入。然而,蘋果推出這項服務的初衷是讓其iPhone比競爭對手更有吸引力。
如果說有某個國家能讓Apple Pay取得巨大成功,這個國家肯定就是中國。據TNS Global Ltd公布數據顯示,中國40%的聯網消費者每周都會使用移動設備支付。這令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亞洲也在移動支付領域超越歐美。當Apply Pay于2016年2月份在中國亮相時,合作伙伴超過數十個,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更重要的是,用戶可以注冊銀行卡或信用卡,并通過中國銀聯的銷售網絡購物。這個網絡擁有1000多萬臺機器,可以處理碰觸支付交易。銀聯代表拒絕置評。
然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直接在線付賬或通過其他方式支付,這讓它們成為商家更輕松、更廉價的選擇。對于Apple Pay和其他使用近場通信技術的設備來說,它們需要的基礎設施更加昂貴。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設計更方便,人們可以互相轉賬或分享用餐賬單,它們更像現金錢包。瑪麗·孫說:“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是先行者,而且依然在進行許多促銷活動,比如給予用戶現金退稅優惠,鼓勵中國消費者使用他們的支付系統。”
據中國一家主要銀行高管透露,該銀行1000多萬數字銀行客戶中,只有1%的人注冊了Apple Pay。用戶的支付活動也從1年前的每月1次下降至每3個月1次。Apple Pay落后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iPhone正被Oppo、華為以及其他中國智能手機品牌擠出去,這些本土品牌正推出在消費者中非常受歡迎的高端設備。IDC數據顯示,iPhone2016年在中國出貨量下降了23%。
Apple Pay在其他市場的拓展也受挫。在澳大利亞,蘋果已經與該國銀行就搶占移動支付的未來而“大打出手”,導致澳大利亞行業協會聯合“拖延甚至抵制”其進入該國。在日本,Apple Pay推出伊始就麻煩不斷,有些消費者在iPhone上注冊時遇到麻煩。即使在美國本土,蘋果也面臨激烈競爭,因為快餐店和零售店也正引入自己的移動支付服務。
市場研究公司IResearch發現,移動支付服務正在中國蓬勃發展起來,其2016年總交易額高達38萬億元,比前年增加了2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覆蓋了中國90%的移動支付用戶。Forrester Research數據顯示,與之相比,美國移動支付市場去年增長了39%,總交易額為1120億美元。
在北京中央商務區的味多美面包店,收銀員稱Apple Pay在全市280多家店鋪都可使用。但她邊掃描用戶iPhone上的微信支付邊說:“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如何操作Apple Pay,因為我從未用過它。”董希淼表示:“蘋果很難改變現有格局,不是全無可能,而是非常難。蘋果需要解決兩個短板,即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厘米。最后一公里是能讓更多商家接受它,特別是在中小城市。而最后一厘米意味著更多消費者能使用它。這兩個問題同樣昂貴而費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