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美國農產品的反制措施,對通脹的整體影響相對有限
以大豆為例,據中國海關和美國商務部數據,2017年我國大豆總進口量約占年消費量的90%。簡易推算,對美進口大豆加征25%的關稅,對國內大豆價格的影響約為6.8個百分點??紤]CPI結構中與豆/油制品直接相關的門類、以及受飼料價格間接影響的豬肉,理論估測,對美進口大豆加征25%關稅,最后對CPI同比增速的正向影響約為0.2個百分點。但由于我國可能從巴西等國進口更多大豆替代美國大豆、且國內生豬養殖業當前整體供大于求,因此我們認為,國內通脹實際受影響的幅度可能低于理論估測值,不會產生明顯通脹上行壓力。
我國仍然是以打促和,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升
劉鶴同志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上指出,未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我們與美國互相出臺貿易清單是美國挑釁情況下的亮牌,是否落實開征仍看美國方面的行動。3月2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將公布加稅清單的公眾評議期從30天延長至60天,這意味著美國對華加稅清單在6月初之前不會實施。而中國在4月4日發布對等加征關稅清單時表示,最終措施及生效時間將視美方反應另行公告。我們認為,總體我國的策略是以打促和,避免貿易戰的升級。我們仍然維持中美貿易戰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判斷,目前處于雷聲大的階段。
來源:華泰證券宏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