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基本面力場
南京證券已于3月份通過了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即將成為一家上市的小型券商,但是從財務數據表現來看,南京證券非常令人擔憂。公開數據顯示,南京證券2016年和2015年的凈利潤同比分別為-65.07%和-16.81%,盈利連續兩年大幅下滑,屬于典型的“未上市、先變臉”的案例。
不僅如此,即將上市的南京證券,還與曾經震驚A股市場的新大地IPO財務造假大案,存在密切關聯。個中緣由,耐人尋味。
2012年原本已經通過了發審委審核的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被媒體曝出存在財務造假嫌疑后,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在長達近八個月調查過程中,稽查總隊調查組對新大地收入、成本等分項進行核對檢查,并對存貨進行了突擊盤點,根據存貨盤點中反映出來的疑點和問題,采取核對公司賬簿及憑證、調取銀行資金、走訪客戶、查閱中介機構工作底稿等多種方式,最終讓新大地造假問題原形畢露。
經查,新大地通過資金循環、虛構銷售業務、虛構固定資產等手段,在2009年至2011年年度報告中均存在虛假披露,其中2009年虛增利潤總額280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16.53%;2010年虛增2010年利潤總額305.82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11.52%;2011年虛增利潤總額2042.36萬元,占當年利潤總額的48.52%。這成為當年A股市場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財務造假案例。
事后總結發現,新大地做假手法呈現三個特點:
1、選擇真實客戶進行“兌水摻假”,即在對這些客戶真實銷售的基礎上虛增部分或少量銷售收入,使其造假更具迷惑性,如不認真進行比對很難發現。
2、將造假數“化整為零”,即將虛增收入分散到數量眾多的客戶,這種手法更為隱蔽,查處所花費的人力物力更多,這在以往的財務造假案中比較少見。
3、大量“使用現金”虛增銷售收入,因為現金交易不像轉賬交易那樣能清晰地記載資金流向,同時也會增加事后調查的難度。
調查人員還發現,新大地在造假資金的來源上也更加多元。為了籌措資金,新大地除了通過控制關聯公司實現自有資金的循環,還改變了一些資金的用途,比如將政府補貼款修虛報為銷售收入;此外,新大地還跟某私募投資公司簽訂私下協議,轉讓股份300萬股換取資金2100萬元,全部用于虛增收入。
在新大地造假上市案例中,擔任其上市保薦工作的恰恰是南京證券,這也導致南京證券被處警告并暫停保薦業務6個月,監管評級在2012年從A級變成CC級、直降五級,并導致已經在2012年完成股改、已與中信證券(18.760,0.18,0.97%)簽訂了上市輔導協議并報送江蘇證監會的南京證券,上市進程戛然而止。
不僅如此,曾經共同牽涉進新大地IPO財務造假大案的中介機構,也集體現身與南京證券的發展史當中。
擔任本次南京證券上市審計工作的中介機構,也即當初南京證券掛牌新三板時擔任審計工作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但是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資質卻存在問題。在步森股份(21.790,-0.50,-2.24%)在收購康華農業造假案,以及大智慧財務造假、超華科技(5.270,0.00,0.00%)年報虛增利潤等案件中,立信會計師事務所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該所曾于2017年6月19日被財政部和證監會同時發布《關于責令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并限期整改的通知》,責令其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
不僅如此,在新大地財務造假案中擔任該公司審計工作的中介機構是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但是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也曾牽涉其中,在新大地發布招股書中的驗資機構聲明部分中,落款蓋章的驗資機構即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也即在新大地造假上市案中,南京證券、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立信會計師事務所都難逃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