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風》尋找獨家運營合作伙伴的事項于近日塵埃落定,千鈞體育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實現與這款老牌搏擊賽事的強強聯手。
自2014年以來,國內商業搏擊市場風起云涌,誕生了一批新興賽事品牌。作為持續發展了14年的老牌賽事,《武林風》面臨來自于市場的強大競爭壓力,促使其積極求變,尋找合適的運營方,推動市場化轉型。
在此之前,有關《武林風》聯手千鈞體育的消息已經甚囂塵上,各方對此均有所預期。對于二者來講,聯手已經不再是新聞,關鍵在于,能夠形成怎樣的化學反應,在競爭中主動創新,重塑市場格局。
畢竟,市場化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夠成功運營。2014年后興起的諸多搏擊賽事,都還沒有真正解決商業化的課題,《武林風》在走向市場后勢必將面臨同樣的挑戰,這也對千鈞體育的運營能力提出極高的要求。
只有在商業模式上做出重大創新,才有可能改變“搏擊賽事普遍不賺錢”的現狀!
放眼全球,搏擊類的賽事是能夠賺錢的。不僅能夠賺錢,還可以賺大錢。
熟悉國際體育的朋友對2015年的“梅威瑟-帕奎奧”之戰,以及2017年的“梅威瑟-康納”之戰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兩場比賽創造了超過10億美元的商業價值,可謂“一拳萬金”。
為什么拳擊擂臺上的賽事這么值錢,而自由搏擊卻普遍難賺錢?這樣的冰火兩重天,既與歐美市場深厚的拳擊文化有關,也和拳擊行業的生態密不可分。
關鍵在于,梅威瑟與帕奎奧/康納首先是各自賽事組織的金腰帶擁有者,是實力經過驗證、代表人類體能巔峰的頂級IP。而頂級IP之間的“火星撞地球”,自然能夠吸引廣泛關注,并創造巨量的商業價值。
反觀自由搏擊,由于缺少權威的賽制,運動員的競技水平難以被各方認可,在吸引關注及創造商業價值方面自然落在了后頭。
事實上,自由搏擊領域也不是沒有做出高價值的拳賽,比如一龍-播求、一龍-西提猜等;但比起拳擊,這個領域的頂級IP還是太少,同時缺乏成熟的體系,能夠源源不斷“孵化”出更多IP,并讓這些頂級IP之間的對抗成為常態。
知曉問題所在,便可對癥下藥。
對于千鈞體育來講,聯手《武林風》后至關重要的,便是創造出能夠源源不斷“孵化”搏擊IP的賽制,并且大力開拓后端的商業市場。
在這一過程中,《武林風》14年發展歷史所沉淀下來的IP強度便顯得至關重要了。
一方面,千鈞體育可以借助《武林風》既有的影響力,形成對高水平運動員市場的壟斷;另一方面,《武林風》原有的合作伙伴可以幫助千鈞體育大幅降低辦賽成本,從而為權威賽制的落地提供堅實的支撐。
據了解,千鈞體育已經成立聯盟公司,大規模簽約自由搏擊市場上的職業俱樂部及高水平運動員,并在全國超過16個省份部署省級代理,承接賽事落地。
在初步完成國內市場整合的同時,千鈞體育的目光更是放到了國際上。
體育原本就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市場,只有做出全球最頂級的賽制,才能最大程度攫取這一領域的商業價值。有趣的是,國際市場格局也為《武林風》和千鈞體育留下了創造全球頂級賽制的機遇窗口期。
相比于拳擊有四大拳擊組織(WBA、WBC、WBO、IBF),綜合格斗有UFC,自由搏擊在世界范圍內并沒有足夠權威的賽事。曾經的日本K-1一度接近這個目標,遺憾的是,最終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功虧一簣。
而現在,打造全球權威賽制的機會,已經擺在了《武林風》、千鈞體育及其合作伙伴面前。
這一方面,《武林風》與千鈞體育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與其他賽事品牌力推海外版權不同,《武林風》和千鈞體育采取了“引進來”的策略,希望借助對中國市場的壟斷,以市場換資源,將國際各主流賽事組織包括GLORY、K-1、KRUSH、TOP KING、ACB、S1等引入國內,借助和各國際賽事品牌搭建賽事聯盟,加強對國際一流選手的控制力,為最終落成全球頂級與權威賽制做好鋪墊。
借助這些國際與國內的資源,據悉,《武林風》與千鈞體育將在2018年開展兩個賽季、四個賽事級別(S、A、B、C),共計220場比賽,其中包括匯聚全球頂級巨星的重磅職業聯賽,形成從業余到職業、從國內到國際的權威賽制,“孵化”出一批具備知名度和商業價值的自由搏擊IP。
當手握大量頂級IP,下一步的商業化自然水到渠成——向拳擊學習,組織各種“火星撞地球”式的商業賽,將絕大多數的商業開發落在極具觀賞性的頂級商業賽上。唯有如此,從根本上顛覆自由搏擊領域的行業生態,才有可能像拳擊一樣“一拳萬金”。
說到更要做到。理想很豐滿,現實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