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無人駕駛”,市民早已不陌生。6月12日,中國重汽集團(以下簡稱“重汽”)2018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會現場,其與天津港、北京主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主線科技”)聯手打造的全球首款無人駕駛電動卡車亮相。據了解,該款卡車已在天津港試運營5000多個小時,成為全球首款走出實驗室成功實現產業化的純電動無人駕駛卡車。當天,正處于研發階段的無人駕駛公交車、無人駕駛礦用自卸車以及明年3月將在美國洛杉磯港試用的氫燃料碼頭牽引車均亮相重汽博物館門口。
已投入市場的無人駕駛卡車有多神秘?記者現場試乘這款卡車,為您揭秘。
記者體驗:安裝有14個感應器車輛突遇障礙物自主減速
12日8:30,記者到達重汽博物館門口時,看到一輛電動卡車正在園區行駛。在副駕駛座位坐穩后,記者看到車上并沒有手剎或換擋手柄。主線科技技術人員劉羿手拿一個遙控手柄,司機端坐駕駛座。劉羿按下遙控手柄,車輛啟動,司機從車輛啟動到停車都沒碰過方向盤,也沒踩過剎車。
“按國家規定,無人駕駛車輛需要有安全員從旁觀察,以應對突發情況。如果有突發情況,安全員可直接操作方向盤,情況處理后,可繼續無人駕駛。只有行駛途中安全員踩了剎車,才會退出無人駕駛狀態。”劉羿說,這款卡車今年4月已在天津港試運營,整車自重10噸,可承載70噸貨物,它在天津港有總控平臺,并不需要遙控手柄,這款卡車“大腦”更成熟,無論新港口還是舊港口,都可兼容。
在車輛顯示屏上,記者看到車輛一直沿設定好的路線行駛,顯示屏上還有不斷閃動的紅色方框。“我們為卡車設定了地圖,猶如內置導航,它會按規劃好的路線行駛。”劉羿說,這輛卡車安裝有14個感應器,可隨時監測道路周邊的環境以便迅速反應。
車輛行駛途中,站在路旁的重汽工作人員突然往馬路中間走去,幾米開外的卡車瞬間放慢速度,連續測試兩次,卡車均自動減速。當到達設定的終點時,卡車自動停車。“車輛安裝有自動變速箱,可自動變速,實現精準停車,比駕駛員停車技術好,便于高效、安全地裝卸貨物。”劉羿說。
重汽技術發展中心汽車電子設計部副部長田磊介紹,這款卡車堪稱L4級無人駕駛電動卡車由概念性產品階段到商業化落地的重要跨越。“無人駕駛就是在車上裝‘大腦’,在實現無人駕駛前,需要先做好車的‘手腳’,讓大腦的意識能靈活實現。”田磊說,重汽從2011年開始在智能化、互聯網化方向發力,改造車輛的底盤等執行部分,一步步實現了無人駕駛技術的升級。
探秘研發:無人駕駛公交車樣車亮相正在研發駕駛系統
在重汽博物館門口,一輛無人駕駛公交車也停在道路旁邊。從外觀看,這輛公交車車頭上方和下方各安裝了兩個凸出來的“觸角”。
“目前無人駕駛公交車仍處于實驗階段,我們正在研發駕駛系統,距離其真正投入市場還需要很長一個周期。”田磊說,他們所研發無人駕駛公交車集自動控制、智能網聯、視覺計算等眾多技術于一體,配有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機、高精度定位系統等。為識別交通信號燈,他們在車頭上方設計了兩個黑色的信號接收器。
“為識別場景即道路環境,我們設計了很多傳感器,車頭左右兩側的傳感器可實現360度全覆蓋,無盲區。其他傳感器有檢測距離的、有雨霧天專用的、有夜晚專用的等,這些傳感器可交叉識別、認知,發揮合力。”田磊說,他們還設計了防火災、自動停靠站等功能,諸如之前車輛已實現的“安全包”功能。包括防追尾、防側翻、防躥道、防溜車等,無論是無人駕駛卡車還是公交車,都可實現。
現場,記者看到了紅色的無人駕駛礦用自卸車樣車。據了解,目前該類車也在研發中,預計明年正式推出。在它旁邊,氫燃料碼頭牽引車靜立。重汽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劉國慶介紹,去年7月,重汽在國內率先發布了氫動力碼頭牽引車,現場這款車是專門為美國洛杉磯港量身打造的,污染零排放,滿載行駛可達130公里,超出了美國用戶提出的100公里的要求,預計明年3月可投入試用。
最新動向:新能源重卡生態園年底動工將在德、美設研發基地
“目前,重汽的多層級智能輔助駕駛、無人駕駛產品已領先全國。”田磊說。
重汽董事長王伯芝介紹,放眼國內,在行業內,重汽一直是領軍企業,但該行業競爭異常激烈,變革是未來重汽的主旋律,智能、數字、綠色與共享是未來發展方向。目前,重汽正在規劃設計“新能源重卡生態園”,將于年底動工,重汽對新舊動能轉換的思考將在這個生態園展現。
據了解,該生態園定位“環境友好型”園區,將落戶章丘,占地4000多畝,秉承“科技、生態、人文”的理念,將采用世界最先進的新能源重卡生產裝配線,設置全球首家重卡VIP發車中心。
“企業發展離不開高端人才,我們今年將在中國香港、德國慕尼黑、美國丹佛設立研發中心,引進高端人才,他們將成為重汽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重汽未來將形成總部在濟南,研發支點在海外,基地和市場全球化的格局。同時將市場化招聘高管。”王伯芝說,目前正與德國大眾開展合作,未來重汽將發力國際市場,讓國內、國外一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