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工業富聯”)發布招股意向書,推出了戰略配售、網下發行和網上發行相結合的發行方式,其中全部戰略配售股和部分網下發行股設置了鎖定期。
值得注意的是,除大面積“鎖股”上市,證監會在下發工業富聯IPO批文前夕發布了擬對證券發行及承銷辦法的部分條款進行修改的通知,就修訂內容公開征求意見。戰略配售重現,上市規則調整穩步推進,CDR正式落地在即……業內人士認為,種種跡象表明,在服務實體經濟,鼓勵創新企業上市的背景下,A股IPO生態悄然迎來變局。
大面積“鎖股”
5月14日,工業富聯公告招股意向書。由于此前剛剛上市的“獨角獸”企業藥明康德在IPO時出現了募資總額縮水的狀況,市場普遍預測工業富聯大概率會步其后塵。不過,出乎市場預料,工業富聯最新披露的招股意向書并沒有改變此前申報的募集資金用途和投資總額,但在發行方式上卻出現很大改變,戰略配售重現A股IPO,發行的新股中出現較大比例的“鎖定”。此外,在此次股票發行中,全部的戰略配售和部分網下發行的股票均設置了鎖定期。
申萬宏源證券指出,就歷史IPO案例看,發行大盤股尤其是超級大盤股時,設置戰略配售是常規設計,30%的比例也并不突兀。但對網下非老股減持發行部分直接按比例設定非鎖定部分和有鎖定部分,這一設計是我國IPO市場采用詢價制度以來的首例。以此計算,預期該股上市第一年的流通股份將降至發行總量的56.76%。
“此次引入戰略配售,極大可能是為了滿足目前的政策導向。”盛勢資本董事長魏其芳認為,之前由于“獨角獸”企業藥明康德IPO募資額“打折”,所以市場曾預計富士康遲遲未能發行的原因是其募資額太大,在當前A股市場行情相對穩定的大背景下,連續大規模的融資行為易對市場造成沖擊。這次富士康采用戰略配售,以及除戰略配售以外的70%線下配售股份要鎖定12個月,對于A股市場來說,有異曲同工之妙,能夠極大地減少對市場的沖擊。
平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認為,本輪富士康發行采取了戰略配售和網下發行鎖定的方式,將有效降低市場資金端的擔憂,體現了監管層的呵護之意及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的價值導向,這對于大體量的“獨角獸”企業及CDR上市企業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將進一步助推創新企業登陸A股。
IPO生態悄然變化
最近一段時間,除了工業富聯在上市發行方式上讓市場眼前一亮,A股近期還在通過一些規則調整,推進IPO生態向好發展。5月11日,在證監會正式發布工業富聯IPO批文前夕,證監會公告,為穩妥安排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證監會擬對《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個別條款進行修訂,并就修訂內容公開征求意見。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征求意見的出爐,是監管層推動創新型企業上市系列創新改革的配套政策之一,意味著IPO生態迎來向好發展的契機。
“近期針對‘獨角獸’企業的政策利好很多。”基巖資本副總裁岑賽銦告訴記者,無論是推動CDR,還是為創新型“獨角獸”進行改革創新,目前政策連起來都是一個邏輯,那就是希望那些新經濟企業、代表中國未來行業發展方向的頭部企業能夠在A股上市。
IPO生態的悄然轉變也給擬上市公司及投資者的適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市場‘好公司’與‘壞公司’的股價表現呈現兩極分化,‘壞公司’市值越來越低,‘好公司’市值越來越高,過去‘上市便是勝利’的效應不可持續。”魏其芳認為,對于擬上市公司而言,審核不再是追求合規就可以,更多需要考驗自身的業務能力與盈利能力,近期很多在排隊的擬上市企業撤材料并不是偶然。
魏其芳表示,對于投資者來說,隨著IPO生態的變化,短期可能有陣痛,但是長期來說是利好。這次富士康選擇鎖定期更長的發行方式,折射出上市企業和監管層并不希望投資者過于追求短期市場套利,有意引導投資者從短期套利、投機型投資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轉變,相當程度上封堵了通過股市實現短期暴利的通道。長期來說,A股上市公司質量的不斷提高,投資環境勢必得到改善。
制度改革誠意與新意并重
今年以來,以A股、港股和美股為代表的全球三大資本市場,紛紛醞釀推出了吸引新經濟領域“獨角獸”企業上市的政策“橄欖枝”,以期吸引更多有活力的企業上市。在美股市場,紐交所今年首次允許企業可以不選擇IPO而“直接上市”。在港股市場,聯交所日前向“同股不同權”的公司開啟綠燈。而在A股市場,監管層和交易所也同樣展現了在新形勢下為實體經濟和創新企業服務的決心和行動。
從3月底發布《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若干意見》,到5月4日《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再到5月11日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國內資本市場對于新經濟“獨角獸”企業A股上市的制度安排緊鑼密鼓。在業內人士看來,在服務實體經濟和鼓勵創新型企業方面,國內資本市場的本輪改革誠意與新意并重。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去年IPO審核逐漸趨于常態化,A股新股發行數量創下新高,體現了資本市場服務更多實體經濟的意愿。今年IPO審核趨嚴及推動創新企業上市“綠色通道”的呼之欲出,則是落腳于鼓勵更多優質企業上市,一張一弛中反映了國內資本市場改革的穩健創新。
“上市政策的調整與傾斜,未來將逐步演進為新經濟企業上市的常態,本質是國家支持創業創新、脫虛向實政策在資本市場的體現。”魏其芳認為,無論是之前監管層和交易所表態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的服務,還是近期頻繁出臺的規則修訂,目的均是引入更多優質的A股上市公司,改善A股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這對深化國內資本市場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齊金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