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日,新鄉縣開出第二批試點全國首張水資源稅稅票,納稅人為用水大戶——心連心化肥股份有限公司。
心連心公司2017年12月份繳納的水資源稅約為20萬元,但同樣的用水量,之前每月只需繳納水資源費約11萬元。從水利部門提供的數據來看,該公司每月用水量大約是11萬噸。由于該公司附近地表水源流量較小,無法滿足其生產經營需要,且該公司處于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外,所以一直使用地下水。
“新鄉縣是缺水地區,并且該公司處于一般超采區,‘費’改‘稅’后,稅額標準要從高征收,每噸為1.8元,相當于每噸用水成本增加了0.8元。”結合河南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核定的標準,新鄉縣地稅局工作人員分析了改革后心連心公司稅費負擔的變化。
“費”改“稅”后,心連心公司的用水成本全年增加約108萬元。公司負責人明確表示,公司早已把節能降耗、挖潛增效提上日程,此次稅改將促使公司改進工藝,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用水效率。
不只是心連心公司,化工化纖、火電、電解鋁等工業企業,消費行業中的洗車行、洗浴中心等,面對此次“費”改“稅”改革,都已悄然開始精打細算著如何用水更經濟。
從1月2日起,記者走訪了鄭州市內多家洗車行后發現,部分大型連鎖洗車行已經引進了水循環設備,循環利用中水。一些小型洗車店仍以自來水作為主要水源。
據測算,用軟管沖洗一輛小轎車耗水200升,用高壓水槍沖洗耗水30升,用自動循環水電腦洗車耗水15升。
用自動循環水電腦洗車確實省水,但一套設備至少要二三十萬元,對于很多小洗車行來說,這不是個小數目。“我們會上新設備,貴也要上,不然代價更高。”經一路一家洗車行的老板告訴記者。
對于“費”改“稅”后企業的負擔變化,省地稅局總會計師呂太昌認為:其生態意義遠大于稅收意義。改革就是要讓經濟杠桿真正發揮作用,倒逼化肥、化纖等高耗能企業節水,促使洗車、洗浴等行業轉變用水方式,增強各社會主體的節水意識和節水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