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與市場監管總局出手了,嚴查鐵礦石惡意炒作。
6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與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赴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開展調研,詳細了解今年以來鐵礦石交易及價格變化情況,并召開專題座談會,研究做好鐵礦石等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截至6月21日下午收盤,國內黑色系期貨跌幅居前。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跌幅近9%,線材、熱軋卷板、螺紋鋼主力合約均跌逾4%。
那么,被點名的鐵礦石未來預計走勢如何?
“及時排查惡意炒作行為”
今年,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并持續高位運行,加大了中下游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引起社會各方面高度關注。
上述會議指出,國家支持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健康發展,鼓勵相關市場主體依法合規交易,同時將密切關注現貨交易價格變化,及時排查異常交易和惡意炒作行為,對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散播漲價信息、哄抬價格、囤積居奇等行為將依法予以嚴厲處罰并公開曝光,維護良好市場秩序。
事實上,近期,監管層頻頻出手給大宗商品市場降溫。例如,5月10日,國內商品期貨大面積飄紅,黑色系掀漲停潮,大商所、上期所、鄭商所均發出通知,調整部分期貨合約的漲跌停板幅度、交易保證金水平、交易手續費等。
5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按照精準調控要求,針對市場變化,突出重點綜合施策,保障大宗商品供給,遏制其價格不合理上漲,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
5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證監會等五個部門召開會議,聯合約談了鐵礦石、鋼材、銅、鋁等行業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重點企業,要求其要強化法律意識,依法合規有序經營,帶頭維護大宗商品市場價格秩序,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捏造散播漲價信息,不得囤積居奇、哄抬價格。
那么,這些措施的成效如何?在6月17日召開的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提到,近幾個月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漲幅明顯偏離供需基本面,超出了恢復性上漲的合理范圍。對這種現象,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迅速行動,多措并舉,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加強供需雙向調節;二是開展大宗商品市場監管;三是紓解市場主體生產經營困難。“通過一系列舉措,從目前情況看,市場投機炒作開始降溫,部分大宗商品,比如鐵礦石、鋼材、銅等商品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回落。”孟瑋指出。
鐵礦估值或進一步下調
受此影響,今日國內黑色系期貨大幅下挫。截至6月21日收盤,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跌幅為8.79%,線材、熱軋卷板、螺紋鋼主力合約分別跌4.34%、4.26%、4.21%。
那么,面對監管層的連續發聲,未來大宗商品價格預計將如何走?
申銀萬國期貨黑色金屬分析師丁祖超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鐵礦今日價格大幅回落,是由政策面調控和鐵礦自身高估值這兩個因素共同導致。”
一方面,政策面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調研鐵礦石現貨市場交易情況,同時將密切關注現貨交易價格變化,及時排查異常交易和惡意炒作行為,政策調控預期進一步加強。
另一方面,前期市場一直處于反彈高位博弈期,限產預期較強支撐鐵礦盤面高估值溢價。基本面方面,澳洲巴西進口鐵礦持續向好,非主流國家進口持續放量,同時終端需求房地產基建增速較快回落,粗鋼產量壓減預期增強,國內鐵礦供應或將走向過剩。“在政策調控加大的背景下,鐵礦估值會進一步下調,后市鐵礦價格會逐步回歸基本面,下半年供應過剩格局較難改變,價格回落風險仍較大。”丁祖超指出。
對此,南華期貨金屬分析師王澤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需求方面看,減產計劃消息較多,6月19日至30日邯鄲地區為有效應對不利天氣影響,在鋼鐵企業現有管控措施基礎上進一步加嚴管控措施,所有燒結機在現有管控措施基礎上生產負荷再減30%。年中部分鋼企也有集中檢修的情況存在,加之邯鄲地區存在長期管控要求,故產能利用率一直處于偏低的水平。
疊加今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與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赴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開展調研的情況。目前鋼廠盈利比例下降,預計進一步上升空間有限,以及節后鋼廠已進行一輪補庫,后續觀望情緒濃重。
從供應方面看,上周澳大利亞巴西鐵礦發運總量2613.5萬噸,環比增加111.1萬噸;澳大利亞發貨總量1849.9萬噸,環比增加162.2萬噸;巴西發貨總量763.6萬噸,環比減少51.1萬噸。澳巴發運年中礦山沖量發貨仍不及預期,澳洲港口集中檢修所致,但按照以往規律,臨近季末礦商會沖量,關注季末發運情況;巴西回到季節性正常擺動,恢復節奏雖較為緩慢,但增量趨勢未變。
“短期內鐵礦石供應壓力不大,但下游利潤狀況不佳且限產政策擾動市場,鐵水后續邊際回落的可能性在增大。整體看,后續邊際上供增需減可能性更大,但貼水保護及結構性矛盾仍存在,或偏弱震蕩。”王澤勇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