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10日報道,鐵礦石價格周一創下歷史新高,這是體現大宗商品市場繁榮的最新跡象。近幾周來,隨著大型經濟體逐漸擺脫疫情困擾走向復蘇,大宗商品市場一直保持著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
報道介紹,鐵礦石這種煉鋼原料是采礦業重要的收入來源。鐵礦石價格上漲了8.5%,達到每噸近230美元的歷史高位。
包括銅在內的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也大幅上漲。銅價一度觸及每噸10747美元的歷史高點,之后漲幅收窄。大宗商品價格的這波漲勢是在原材料成本普遍飆升的大環境下出現的。這種飆升勢頭已經持續了一年多,而且正在引發人們關于超級周期再現的討論。超級周期是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價格大大高于長期走勢的現象。
木材價格也創下了最高紀錄,因為在夏季住房建設高峰期到來之前,美國的鋸木廠正在努力跟上需求。
加拿大道明證券公司大宗商品戰略部門的負責人巴特·梅萊克說:“在全球經濟強國同步復蘇的情況下,到處都在釋放大宗商品需求信號。”
報道指出,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的原因有多個方面,如中國這個全球大宗商品消費大國需求強勁,國際社會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后在經濟復蘇計劃上投入資金,先前大宗商品供應中斷,以及各國大手筆押注綠色能源轉型等。
美元的疲軟和投資者為抵消通脹影響而囤積資產的做法也提振了大宗商品價格。
追蹤20多種原材料價格走勢的標普高盛商品指數今年上漲了26%。
據花旗銀行稱,今年4月,投資者的強勁需求將基金經理持有的大宗商品資產的價格推高到648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這家銀行說,各個板塊在4月都出現上漲,農業和貴金屬的漲幅領跑。
報道注意到,農產品價格的漲勢尤為強勁。美國正值農業種植時節,當前的干旱也加劇了農產品價格的上漲。玉米和大豆的價格分別達到每蒲式耳7.60美元和16.22美元,都處于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大宗商品方面的專業機構皮克貿易研究公司的戴夫·惠特科姆說:“從宏觀經濟環境到強勁的需求及生產方面的擔憂,超級周期種種要素都已具備。”
報道指出,不斷上漲的銅價和鐵礦石價格給大型采礦企業帶來了福音,這些企業的收入有望創下新紀錄——超過本世紀初大宗商品市場繁榮時期所創下的最高水平。
作為國際石油基準的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已再次回升至每桶70美元,今年3月,布倫特原油價格時隔一年多以后首次超過此關口,在疫情導致原油需求減少及市場動蕩之際收復了失地。
報道還提到,隨著全球石油消費開始復蘇,主要產油國的減產有助于提振市場。華爾街的一些銀行為新超級周期的啟動叫好。不過國際能源署說,石油供應依然充足,這意味著談論超級周期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