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了由交易端“引進來”到交割端“走出去”的重大跨越
1月19日至21日,上期能源低硫燃料油期貨首次跨境交收成功實施,首批共計2500噸低硫燃料油貨物通過集團交割境外交收庫——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有限公司完成提貨。這是我國期貨市場首次實現跨境交收,是中國期貨市場境外設庫探索的重大突破,實現了由交易端“引進來”到交割端“走出去”的重大跨越。
多方協力 首次跨境交收順利落地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在2018年原油期貨上市,開啟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元年之后,上期所、上期能源與市場各方共同努力、持續探索,研究形成了“境內交割+境外提貨”這一條雙向開放的新路徑。此次低硫燃料油期貨境外提貨業務順利落地,標志著“境內交割+境外提貨”這一全球首創的制度由設計走向業務實踐。
與傳統的境外設庫不同,在該模式下,期貨市場依托我國石油企業的雄厚力量,引入企業在境內境外的儲運貿易布點成為交割廠庫和交收庫,投資者通過交易獲得由廠庫生成的標準倉單后,履行一定程序即可實現境外提貨。
對于“境內交割+境外提貨”,中銀期貨總經理助理陳偉強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這不僅是國內期貨市場的一項制度創新,同時也是全球期貨市場的制度創新。而上期能源之所以選擇低硫燃料油期貨試點實施“境內交割+境外提貨”業務,在銀河期貨上海機構部總經理應瑛看來,除了考慮到我國保稅船燃市場近年來持續向好的發展背景,更是希望通過為相關產業、實體經濟和市場參與者提供國際化的交割供銷服務,助力提升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的能力及效率。
據了解,自2020年12月14日低硫燃料油期貨境外交收配套規則發布后,相關市場主體高度關注、迅速啟動境外提貨相關業務流程。低硫燃料油期貨集團交割廠庫——浙江自貿區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23日生成3800噸低硫燃料油期貨廠庫標準倉單;自12月24日起,集團交割中心——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每日通過上期能源官網發布未來15至30天的境外提貨升貼水指導價,報價依次為15元/噸、20元/噸、10元/噸。
在此基礎上,托克新加坡(下稱托克)、復瑞渤商貿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稱復瑞渤新加坡)及中基資源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稱中基資源新加坡)等3家境外市場參與者,統籌考慮多種因素后,與集團交割廠庫及新加坡境外交收庫磋商形成跨境交收合意,定于LU2101合約首次交割后啟動相關工作。
2020年12月25—31日,低硫燃料油期貨首個合約LU2101順利完成首次交割,交割量總計4.66萬噸,交割金額1.16億元,目前已有2.94萬噸經期貨交割流轉的低硫燃料油貨物用于國際航運保稅加注。此次交割吸引了包括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浙江浙石油貿易有限公司、浙江永安國油能源有限公司、浙江四邦實業有限公司、麥格理投資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富盛國際實業有限公司、杭實國貿新加坡有限公司等22家境內外實體企業的積極參與。
其中,托克、復瑞渤新加坡、中基資源新加坡通過參與LU2101合約買入交割獲得3500噸低硫燃料油期貨廠庫標準倉單,以1月4日LU2102合約結算價為基準,與集團交割廠庫完成標準倉單轉讓,并與境外交收庫訂立了對應價格的提貨合同。據悉,此次跨境交收最終以平水完成。截至2021年1月21日,2500噸低硫燃料油貨物已經在新加坡寰宇及PST油庫完成現場驗收提貨,跨境交收相關單證業已交付完畢。提貨完成后,復瑞渤新加坡持有的1000噸貨物售至印尼國家石油公司,將在新加坡海峽南岸的印尼桑布島完成拼貨之后供貨船用燃料油市場;托克持有的1500噸貨物則將直接用于國際船舶保稅加注;中基資源新加坡買入的1000噸貨物將于1月22日至24日間完成提貨,隨后售至新加坡船加油公司。
據了解,境內期貨公司在這一過程中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以永安期貨為例,在低硫燃料油期貨境外交收配套規則發布后,永安期貨第一時間對接托克,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新永安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為托克制定了詳細的交割流程計劃書,并協調風控、交易各后臺部門,全力確保交割各環節暢通,助力產業客戶圓滿完成了中國期貨交割服務“走出去”的首單創新業務。
境內外市場高度認可 中國價格影響力再提升
在應瑛看來,此次順利實施的低硫燃料油期貨首次交割和跨境交收業務,不僅標志著“境內交割+境外提貨”這一全球首創的制度由設計走向業務實踐,也體現出了市場參與者尤其是國際市場實體企業對該品種定價和服務能力的認可。
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華東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于吉友對此表示認同。在他看來,低硫燃料油期貨首次“境內交割+跨境提貨”創新業務的順利進行,不僅是中國期貨交割服務“走出去”的重大突破,更意味著低硫燃料油期貨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畢竟,隨著倉單在特定條件下流轉到境外提貨成為可能,境外機構參與中國期貨市場的動力會更強。”托克新加坡相關負責人認為。而復瑞渤商貿新加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提及自身的未來計劃時表示,未來會通過低硫燃料油期貨境外提貨這一通道,不斷優化自身的物流成本和庫存配置,并考慮擇機作為上期能源的集團交割中心,進一步參與低硫燃料油期貨跨境交收業務。
實際上,參與了首批“境內交割、境外提貨”業務的中基資源新加坡有限公司對該業務也有著極高的評價。在其相關負責人看來,該項業務的開展,是中國衍生品市場更高水平開放發展的一個有力證明。能夠為實體經濟拓寬貿易渠道、提升資源配置效率賦能,實現國內國際、期貨現貨、線上線下聯動的多層次風險管理,有利于行業形成更科學合理的定價機制。
“要知道,境外提貨業務除了能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便利外,也有利于國內的期貨參與者更清晰地了解國際市場動態。”托克新加坡相關負責人表示,“事實上,通過每日在交易所網站公布的異地提貨升貼水,境內投資者也能夠直觀地了解相關產品的境內外價差等信息,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參與相關合約的交易。”
因此在復瑞渤新加坡相關負責人看來,本次跨境交收的順利落地,可算是中國期貨市場交割國際化路程中的一次里程碑事件。而低硫燃料油作為第一個落地的境外提貨品種,也將為其他中國期貨合約(包括但不限于油品合約)的境外實務提供寶貴的經驗。
而對于低硫燃料油期貨而言,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業內人士認為,在海關“兩倉合一”“出口直供”等政策支持下,“境內交割+境外提貨”這項國內期貨市場制度型開放的配套規則通過了實踐檢驗,業務全流程運轉形成“閉環”,這是該品種持續活躍、穩步發展的重要依據和基礎。
同時,以“上海價格”為基準定價的低硫燃料油在首次交割和跨境交收后迅速實現國際分售、船舶加注,在上述人士看來,除了體現了中國大宗商品定價影響力的逐步提升外,更反映出期貨市場服務全球產業供應鏈的能力和效率,突顯了新時期下期貨市場加快推進高水平開放、建設成為全球資源配置樞紐的必要性。
實際上,在永安期貨總經理助理王耀東看來,上期能源低硫燃料油期貨“境內交割+境外提貨”的成功創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引領行業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初探。
上期能源相關負責人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下一步將以成功實施中國期貨市場首次境外設庫、跨境交收為拓展服務的新支點,繼續引入符合要求的企業成為集團交割廠庫,推動跨境交收多元化發展,并為更廣泛實體經濟應用。立足于境外提貨以“上海價格”為基準的新起點,著力積累相關工作經驗,并擇機在20號膠、國際銅等對外開放品種實施,持續推動提升我國重要大宗商品定價影響力。以“境內交割+境外提貨”雙服務為著力點,爭取在境內外拓展設置更多交割倉庫,加快國內國際、期貨現貨、線上線下等多個層次產品和服務建設,進一步發揮期貨市場資源配置樞紐功能,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