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月,隨著年報業績快報披露和市場對一季報預期的逐漸明朗,基本面上行的態勢會繼續抬高市場的振蕩中樞。在全球貿易共振與補庫存周期的影響下,工業品價格存在較強的上行動力,在此背景下預計企業盈利(尤其是周期板塊)將會得到顯著改善。
2021年首個交易日,A股如期迎來“開門紅”。在新能源、農業、軍工等板塊的推動下,市場振蕩上行,中小指數明顯跑贏大指數。從過去五年滬深300指數新年首日漲跌情況可以看出,除2016年和2019年指數下跌外,其余三年滬深300指數均收漲。除2016年外,其他A股均處于春季躁動的時間窗口,只不過2017年與2019年市場處于春季躁動的早期階段,而2018年與2020年處于春季躁動的中后期階段。展望未來,我們認為今年春節前指數層面將延續2020年11月以來的振蕩上行態勢,但整體上漲的空間較為有限,市場很有可能重復類似2017年年初的結構性行情。
春節前外部環境較為友好
從國外情況來看,2021年開年的外部環境較為友好,整體有利于A股。
一方面,外部經濟合作前景明朗,地緣政治局勢相對穩定。2020年12月30日,中國與歐盟完成中歐投資協議談判。據彭博報道,這筆協議的主要目的是擴大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涉及從汽車到電信等多個行業。該協議旨在解決歐盟國家認為扭曲市場的中國政策,如工業補貼、國有企業及強制技術轉讓等。從11月15日RCEP的簽署,到12月30日中歐投資協定的完成談判,表明了日韓和歐盟等主要經濟體與中國合作的長期意愿,這有利于外循環預期的持續修復。在近年中美關系不確定性劇增的大背景下,上述協議有利于中國加強與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往來和科技合作,降低對美國的依賴程度,規避其他負面貿易規則所帶來的沖擊。美國方面,1月20日拜登將正式成為美國總統,在權力交接的過渡階段,預計中美博弈將暫時處于真空期。但從中長期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拜登上臺并不會改變中美兩國戰略關系,中美關系仍會是2021年市場將要面對的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歐美疫情形勢嚴峻,寬松預期進一步強化。受變異病毒影響,英國新增確診病例創出新高,美國疫情則相對穩定。目前變異病毒已經擴散到多個國家,這提高了疫情防控難度,加大了疫苗接種的緊迫性,但我們認為投資者不必因此而感到過度擔憂。一方面,從歷史經驗來看,從防控措施實施到見效大概需要三到四周的時間,而當前距離防控措施實施剛剛過去兩周。加上防控措施宣布后大量居民出行躲避封鎖,因此1月中旬之前新增病例數據持續升高的現象較為正常。另一方面,雖然疫情的蔓延和防控措施的升級給歐美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但這同時也意味著歐美寬松基調不會改變。也就是說,如果病毒變異只是導致傳播速度加快和確診人數增加,其對經濟的沖擊將是暫時性的。隨著防控措施的推行和疫苗的逐漸普及,此次疫情的影響將逐漸消退,而股票市場在寬松預期的推動下估值存在支撐。但是如果疫情惡化狀況超出預期(比如變異會影響疫苗有效性、死亡率快速抬升),則需要警惕和防范疫情給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更大的沖擊。
國內基本面向好趨勢不變
從國外情況來看,基本面向好、政策面偏暖的宏觀環境會繼續抬高市場的振蕩中樞。
基本面方面,雖然目前局部地區不斷有本土病例出現,但整體來看疫情呈現散點式分布狀態,屬于可控范疇,對經濟影響較為有限。2020年12月31日,統計局公布12月PMI為51.9%,雖然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但連續十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繼續穩步恢復。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3%,表明出口維持強勢。就短期而言,海外疫情及相應的封鎖措施會繼續壓制其余國家的供給能力,在外圍需求拉動的作用下,中國出口端景氣依然向上,有利于經濟基本面的進一步改善。從企業盈利角度來看,每年的1月都是上市公司年報業績預告的時間窗口,在此期間投資者對于年報和一季報的預期將逐漸明朗?;仡?020年,在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企業盈利增速明顯下滑,二季度以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上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落地起效,上市公司業績在一季度深度回調的基礎上明顯復蘇。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部A股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累計同比增速為-5.88%,其中非金融上市公司凈利潤累計同比增速為-4.33%,剔除金融石油石化后凈利潤累計同比增速為-1.44%。就2020年四季度來說,10月底前地方政府專項債加速發行使得基建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同時在國內疫情維持穩定的條件下,餐飲、服務行業的修復仍將延續,因此預計四季度A股盈利將持續改善,2020年全年企業盈利大概率呈現底部回升態勢。就一季報而言,考慮到外圍需求對出口的拉動以及2020年年初的低基數效應,本輪經濟復蘇大概率持續到今年上半年,其中一季度經濟基本面繼續改善的預期尤為強烈。在全球貿易共振與補庫存周期的影響下,工業品價格存在較強的上行動力,在此背景下預計企業盈利(尤其是周期板塊)將會得到顯著改善。
政策面方面,開年國內外宏觀流動性預期偏向寬松。海外方面,為應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沖擊,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將維持寬松,尤其是美國,這會強化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歷史行情顯示,在人民幣匯率升值期間,北上資金配置A股的動力較強,價值股尤其是金融股表現會比較亮眼。國內方面,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上述政策表述出臺以后,市場對于2021年年初無風險利率的走向趨向于樂觀。但從全年角度來看,在國內經濟快速修復的背景下,逆周期政策發力托底的必要性已有所下降,政策天平將逐漸向“防風險”傾斜,后續宏觀政策料將逐漸回歸常態化。也就是說,未來的財政政策將由積極趨向于穩定,貨幣政策也會從應對疫情沖擊的偏寬松狀態向后疫情時代的穩健中性取向回歸,“穩貨幣”“穩信用”將成為2021年的政策基調。
指數將延續振蕩上行態勢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春節前期指數層面將延續2020年11月以來的振蕩上行態勢,但整體上漲的空間較為有限。具體而言,第一,年初外部環境對A股較為有利。2020年12月30日中歐投資協定完成談判,1月20日拜登正式主政,中美博弈將處于真空期。此外海外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一方面加大了疫苗接種的緊迫性和防控措施的升級,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歐美寬松基調不會改變。第二,就國內來說,雖然目前局部地區不斷有本土病例出現,但整體來看疫情呈現散點式分布狀態,屬于可控范疇,對經濟影響較為有限。與此同時,海外疫情及相應的封鎖措施會繼續壓制相應國家的供給能力,中國出口端景氣依然向上。
進入2021年1月,隨著年報業績快報披露和市場對一季報預期的逐漸明朗,基本面上行的態勢會繼續抬高市場的振蕩中樞。雖然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急轉彎”政策表述的影響下,市場對于2021年年初無風險利率的走向趨于樂觀,但由于年內國內整體的政策面偏向于中性,不宜對上漲機會抱有過多期待,市場很有可能重復類似2017年年初的結構性行情。因此操作上,建議前期多單謹慎持有,如新加倉多單以IF和IH為主。同時,密切關注海外疫情防控和北上資金流向。如果海外疫情超預期惡化(比如變異會影響疫苗有效性、死亡率快速抬升)、北上資金大幅外流,多單全部平倉離場??缙贩N套利方面,建議投資者關注2:1多IH空IC跨品種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