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原油期貨市場的多空博弈,正在加劇。
7月12日,美國NYMEX原油期貨價格創下4月8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4.8%后,7月13日早盤原油期貨便遭遇拋售潮。
截至13日20時,NYMEX原油期貨價格徘徊在46.2美元/桶附近,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約1.3%。
ICAP能源經紀機構負責人Scott Shelton坦言:“近期買漲原油期貨的避險資金顯然沒有料到,空頭的反擊竟來得如此迅猛。”
在他看來,NYMEX原油期貨市場空頭力量之所以有恃無恐,一方面是近期美國原油庫存數據不利于油價上漲,另一方面他們看到了多頭資金的軟肋——近期全球避險資金涌入原油期貨市場,主要原因是債市、股市持續走高,令原油期貨估值相對低廉,但這種抄底行為缺乏經濟基本面支撐。
“不過,避險資本未必會止損離場,一旦全球央行啟動新一輪貨幣寬松政策,估值相對低廉的原油等大宗商品,很可能成為貨幣超發環境下的新套利工具。”一家美國對沖基金經理指出。
空頭狙擊戰
CFTC(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5日當周,美國NYMEX原油期貨市場的凈多頭較前一周大幅減少145365張,創下3月初以來的最低值。
這令NYMEX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在7月11日跌至最近兩個月以來的最低值45.9美元/桶。
在Scott Shelton看來,這吸引不少避險資本抄底原油期貨,尤其在7月12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雙雙發布利好原油的報告后,不少避險資金順勢大舉買入原油期貨,令當天原油期貨價格跳漲4.8%,創下4月8日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在他看來,避險資本此舉的主要目的,是想通過油價大幅上漲,營造油價開始觸底反彈的市場氛圍,為買漲策略造勢。
“多數避險資本清楚,當前原油供需基本面并不支持原油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包括沙特、伊朗、俄羅斯依然在悄悄增加原油產量爭奪市場份額,加之美國加息預期升溫,令美元走強,都對油價上漲構成很大制約。”上述對沖基金經理直言。
他認為,避險資本此次抄底原油期貨的真正目的,是豪賭英國脫歐倒逼全球各國央行啟動新一輪貨幣寬松措施,提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概括而言,這是基于貨幣超發環境下的套利策略。”上述對沖基金經理表示。
避險資本的算盤很快遭遇原油市場空頭資本的狙擊。7月13日開盤后,原油期貨市場突然涌出大筆拋單,令避險資本一度難以招架,不少避險投資機構干脆選擇止損離場。
“多頭如此不堪一擊,令市場頗感意外。”Scott Shelton說,這背后,顯示避險資本對抄底原油期貨套利并不那么自信。
大宗商品非避險首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了解到,英國脫歐后,原油等大宗商品并非全球資本避險投資的首選。
多位對沖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他們所在的對沖基金針對英國脫歐制定了避險投資三大步驟:首先是集中大部分資產搶購日元、美元、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國債,若這些國債被搶購一空,則將剩余資產轉向投資歐美股市,最后才考慮大宗商品。
“因此,全球避險資本買入原油等大宗商品,多少有些無奈。”上述對沖基金經理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日元、美元、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國債收益率已經跌入負值,令對沖基金遭遇買入即虧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歐美股市近日大漲,令不少機構開始擔心股市沖高回落風險,迫使他們最后選擇大宗商品避險。“在經歷去年價格大跌后,原油期貨已被多數對沖基金從避險投資資產中剔除,這意味著對沖基金對原油期貨的避險投資,很可能是短期行為。”嘉盛集團首席執行官格蘭·斯蒂文斯(Glenn Stevens)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坦言。
在他看來,原油期貨之所以受到避險資本“冷遇”,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英國脫歐令全球經濟增長風險加重,原油價格承受更大下跌壓力;二是相比全球貨幣寬松政策,原油價格波動更易受供需關系影響。
OPEC最新報告指出,該組織的原油生產與需求可能在下半年趨于平衡,且2017年才會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這令油價面臨較高下跌壓力。
“近日全球避險資本將原油視為新避險工具的立場不夠堅定,容易被空頭力量擊潰。”Scott Shelton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