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印度成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是福是禍?或成為制衡中國的籌碼
來源:鳳凰WEEKLY 發布時間:2023-04-13 11:15:46

作者/齊然

編輯/漆菲


(資料圖)

從18世紀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經濟體。但在今年4月,這一百年“老大”的身份將被改寫。

根據聯合國此前預測,印度人口將在4月14日達到1425775850人,從而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而在未來,該國人口還會繼續增長:據測算,到2023年,印度將達到14.28億人,2029年會超過15億人。其最高峰預計于2063年到來:屆時印度人口會達到16.97億,而中國人口預計將降至11.44億——印度將比中國多出5億多人。

與這樣龐大的人口數量相伴的是整體人口的年輕化?,F時的印度人口中,25歲以下的部分占到40%。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指出,到2050年,印度將在全球就業年齡段(15-64歲)人口中占據超過五分之一。

于是,印度的人口紅利又一次被各大媒體和研究機構提及。

“人口紅利”的概念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后大行其道。當時,經濟學家對一些東亞及東南亞國家——如韓國和新加坡等地成功工業化的發展模式進行了研究,并得出結論:當一個發展中社會的工作年齡人口(15到64歲)比例大于14歲以下和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時,該社會的工業化可能性和經濟發展潛力就會較高。

具體到印度,其總和生育率已經度過最高峰,青壯年占比仍然很高,符合人口紅利的狀態。只不過,如今印度全球第一的人口規模,能在多大程度上復制過去人口紅利的成果呢?

1976年,一處絕育手術站,印度男性排隊領取絕育手術贈品。

龐大人口曾是危機

上世紀印度建國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印度的政治精英們一直把印度的龐大人口理解為一場危機。

建國總理、國大黨領袖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其政綱性質的著作《印度的發現》中專門辟有一章談論西方國家出生率減少帶來的問題,并借此批評現代工業文明遠離了和自然的和諧。但筆鋒一轉,他認為印度的人口“繁殖得令人吃驚”。在他看來,諸如中國和印度的龐大人口“是一種負擔也是一種弱點”,因為其絕對值實在太大了。

當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在1970年代執掌總理大權時,“人口問題”變得更嚴重了。從1947年到尼赫魯去世的1964年,印度經歷了三個五年計劃,工業制品產量猛增,但國民每年平均收入增長不足3%。國大黨的一些精英將這一差距理解為經濟發展成果被人口增長“攤薄”了——這期間,印度人口從3.4億增長到了4.89億,年增長率超過2%。

但實際上,這一人口增長數據在發展中國家中并不算特別高。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氛圍中,新馬爾薩斯主義席卷全球。該理論以馬爾薩斯人口學說為基礎,但主張實行避孕以節制生育來限制人口增長。

美國生物學家保羅·埃里希(Paul R. Ehrlich)曾在他風靡全球的爭議作品《人口爆炸》中將人口快速增長的印度列為“沒希望的國家”,鼓動西方國家不要再援助印度——他認為,任何援助都會跌入人口增長的無底洞里。

2019年1月21日,印度新德里,求職者正在參加由政府就業部門舉辦的招聘會。

類似的分析,配合“大量貧困人口將帶來革命”的冷戰時代恐懼,促使歐美國家鼓勵印度政府控制人口,加之“經濟發展沒有跑贏人口增長”的陰影在側,被稱作印度鐵娘子的英迪拉·甘地終于在1975年到1977年推出了史上最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

長達21個月的“緊急狀態”,被外界視為現代印度“最接近獨裁制度”的時刻。英迪拉·甘地獨攬大權,打擊反對者,推行包括國有化、城市更新和計劃生育在內的一系列經濟與社會政策。

在普通人的記憶中,“緊急狀態”最令人驚恐的部分當屬全國范圍內的大規模絕育運動。在英迪拉·甘地的小兒子桑杰耶的主持下,全印推動了一場以男性輸精管結扎術為主的絕育工程。

政府下達層層指標,各部門再將絕育手術與否和社會福利、土地確權等政府服務綁定在一起——研究“緊急狀態”的學者塔爾洛(Emma Tarlo)發現,當辦理政府手續、工作手續、房屋合同手續都需要絕育證明的時候,關于后者的“黑市”就大行其道了。緊急狀態中,印度各地都流行著這樣一種生意:拉上貧窮男性去絕育,再買賣他的絕育證明給有需要者。

短短兩年內,據統計有超過600萬印度男性被結扎。見證印度獨立后歷史的小說家薩爾曼·魯西迪(Sir Ahmed Salman Rushdie)把這一幕寫入他的成名作《午夜之子》里,將其設置為了一場對印度獨立后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的屠殺。小說主角薩利姆生于1947年,在絕育運動和緊急狀態中,他失去了朋友和親人,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德里貧民窟里的家園。

2021年1月28日,印度北方邦諾伊達,工人們在印度最大電子制造商迪克森的工廠內組裝手機。

緊急狀態最終以英迪拉·甘地大選失利下臺而告終。絕育計劃被視為她名聲一落千丈的重要變數。自此,印度政府再沒嘗試過大規模的男性結扎手術。

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隱蔽且持續的女性節育措施。但后者的難度、成本和危險性遠高于男性。2009年到2012年期間,有700人因為手術拙劣事故而死亡,356人被報在手術后有并發癥。多年來一直有報道說,輸卵管絕育手術的質量很差,但印度當局似乎沒意識到其中的健康隱患,于是這種惡劣的手術事故持續給貧窮的女性帶來生命危險。

成為制衡中國的籌碼

長達數十年時間中,以女性為主的計生政策將印度的生育率緩步下拉。人口學上通常用統計育齡女性平均一生生育多少孩子的“總和生育率”作為衡量人口增減的重要指標。1960年代的印度,總和生育率維持在5以上,而2022年,這一數字第一次達到2.1——從人口增長逐步轉向人口衰減的更替水平。

歷史倒在此刻開起一個小玩笑:當印度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曾經的“危機”實現的時刻,印度的海量人口卻成為許多分析者們眼中的機遇。

尤當,印度人口超越中國的時刻,正好也是亞洲地緣政治變局的時刻。中美關系緊張、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傾向與“印太戰略”的出臺,讓許多人將印度放在了對華“制衡者”和“替代品”的位置上。

2022年10月22日,印度孟買,人們在排燈節前夕聚集在一個市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年1月在回應有關提問時指出,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較為充沛,兩國應用好人口紅利,實現各自發展振興,并為人類未來作出更大貢獻。

西方媒體傾向于強調印度人口紅利帶來的能量。英國《金融時報》形容,接下來的十年將是印度的“出色十年”——其認為印度在莫迪時代“世界級的信息基礎設施”之上,會大力朝向出口制造業發展,并切實吸引出口制造業投資。這些新來到印度投資的工業將把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帶入正式就業,促成生產力的增長和城市化的提升,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循環。

“印度將享有豐富的勞動力供應,因此應該會吸引到更多的外企投資。印度不斷增長的制造業能力將轉化成利潤。”位于印度孟買的財富管理公司Ladderup總經理拉哈文德·拉納特(Raghvendra Nath)表示,“此外,國內消費的增長有助于國家度過任何外部的沖擊,這一事實在新冠疫情期間得到了很好的證明?!?/p>

阿聯酋《國家報》分析稱,印度大量年輕人口和消費驅動的經濟將是該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與印度相比,許多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放緩,其勞動力迅速老齡化。

“對印度來說,年輕的適齡工作人口的主要優勢在于,年輕人適應能力強,能夠跟上持續的、劇烈的、不斷的技術變革的步伐?!庇《葰J奈大湖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馬漢巴雷(Vidya Mahambare)說。印度電子和家用電器品牌Elista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高拉夫(Saket Gaurav)認為,印度龐大的人口規模對企業而言是資產而非負擔。

標普全球(S&P Global)預測,印度到2030年將超越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年均GDP增長率為6.3%。在全球經濟發展放緩的情況下,印度統計部門預測該國本財政年度(于2023年3月結束)的GDP增速為7%,這讓印度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印度的體量結合其高速增長的經濟,同樣會促進印度國際地位的提升,而重大國際問題上印度的立場也將得到更合理的對待。

比如,它可以增強印度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要求。作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之一,印度一直堅稱得到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要求是合理的。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司長約翰·威爾莫斯(John Wilmoth)表示:“(作為人口最多的國家)你有一定的權利?!?/p>

印度前外交秘書薩蘭(Shyam Saran)則稱,在氣候變化這類問題中,“印度將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也會獲得一定程度的外交籌碼”。

還有更夸張的展望。比如彭博社再次拿出“印度時代”這個說法——這種樂觀的論述基礎是認為印度和越南一樣,會變成全球產業鏈從中國部分轉移出去的“中國+1”模式的受益者。

“中國+1”模式指的是,跨國企業在中國保留一部分生產力和供應鏈的同時,為了應對中美矛盾的壓力,將另一部分供應鏈轉移到東南亞和南亞等地。這被視為越南、柬埔寨、印尼、孟加拉國等國家的發展良機。

印度也希望能借助這一機會實現大規模制造業轉型。過去十年,印度已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產業鏈中實現了快速發展。據《印度教徒報》報道,2014年印度市場上的手機有92%依賴進口,其中很多來自中國;到了2022年,印度市面上97%的手機在本土生產。

印度電子與信息科技國務部長錢德拉賽卡爾(Rajeev Chandrasekhar)去年年底對媒體稱,“中國+1”模式將在2026年前后讓印度成為芯片和半導體的制造大國。

“莫迪正在兌現承諾?!迸聿┥缭u論道,他已將政府支出的20%用于投資。文章舉例稱,諸如蘋果這樣的跨國巨型企業,正把電子產品的組裝產業鏈轉移去印度。這一論述之上,印度的人口紅利似乎已經擺在眼前,只待兌現了。

上世紀60年代印度街頭的計生海報,寫著“兩個或三個孩子就夠了,遵循醫生建議!”

莫迪政府如何利用“紅利”

德里東北部跨越耶穆納河的諾伊達(Noida),算得上是印度人口紅利帶動工業發展的最好見證之一。這個工業新城全稱為新奧克拉工業開發區,建立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但直到印度九十年代大規模開放市場后,才日新月異地發展起來。

如今走在諾伊達街頭,仿佛置身于九十年代的中國廣東:整潔而筆直的主干道旁種著綠化植物,各類制造業園區廠房林立。高速公路從新城中心的大樓邊穿過,一路連接到北方邦一側,那里有著規模更大的“大諾伊達高新科技園”。

諾伊達一方面和德里市中心隔河相望,一方面跨越印度勞動力最充沛的省份——擁有兩億人口的北方邦,此外還享有作為工業區的特殊地位,因而成為許多企業投資的不二之選。無論是印度本土手機品牌LAVA、在線支付平臺PayTM,還是韓國三星集團、中國手機品牌OPPO以及Vivo等,都將印度總部設在這里。

三星在2018年拓展了諾伊達的手機工廠,承諾將產量提升至每年1.4億臺,這里也成為三星在亞洲最大的手機工廠。繞著園區行走,七八層樓之高、數百米長的灰色廠房外,是好幾公里長的圍墻和巨大的停車場,再外面是一排排停著運貨的卡車和接送工人上下班的大巴,蔚為壯觀。

三星集團在印度諾伊達的工廠。

莫迪時代催生了更多類似諾伊達的工業園區,比如泰米爾納德邦的斯里佩魯姆布杜爾(Sriperumbudur)工業園,就承接了富士康的巨型工廠落地,提供至少2萬個就業崗位。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富士康將在未來擴大工廠規模,達到鄭州富士康的近三分之一,也就是10萬人之眾。而同一工業園,還將迎接電動車廠商的入駐……

和諾伊達園區類似,印度各個省份近年來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區,吸引企業和勞動力集聚。就在近日,莫迪進一步宣布要舉中央政府之力,在七個邦設立紡織工業園區,預計將提供200萬個就業崗位。這些園區均位于人口稠密的地帶——北方邦、中央邦、古吉拉特邦等地。

除了這些園區外,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印度政府對人口紅利的利用之舉。2021年8月,印度啟動規模高達100萬億盧比(約合1.35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主要投向該國的物流領域,用來整合不同形式的運輸方式。

今年2月,莫迪宣布進一步提高基建預算,預計2023-2024年度的基建支出將比去年多出33%,達到10萬億盧比(約合8400億人民幣)。年初在德里-孟買高速公路初步通車的剪彩儀式上,他直言:“基礎設施投資越多,創造的就業機會就越多。建設高速公路幫助多少人得到了工作機會吶!”

2023年2月12日,印度總理莫迪出席德里-孟買高速公路初步通車儀式。

今年往后,印度的基建項目還會增加。除了各種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和港口之外,還包括各種老設施的升級改造——比如印度政府將斥巨資拆除和重建新德里火車總站,將之改為現代的立體交通-商業綜合體,又如新德里還將重建中央政務區。這些都意味著巨大的勞動力投入和就業崗位增加。

勞動力優勢并不明顯

相比于莫迪政府的宣傳和歐美媒體的渲染,印度媒體人和學者在評價人口紅利帶來的影響時,多了幾分謹慎。

在《印度教徒報》舉辦的一檔在線節目中,印度人口學家索納爾德·德賽(Sonalde Desai)專門對照韓國、新加坡等地,討論了人口紅利對印度的具體意義。

在她看來,要把握人口紅利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東亞國家能夠把握人口紅利,和“高明的經濟政策正好結合下降的出生率”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人口紅利的實際持續時間一般不會很長,最多也就十到二十年,“印度雖然有機會,卻不一定能夠把握住時間窗口”。

更大問題是青年人的失業情況:今年3月,印度的失業率上升到7.45%,很多人認為實際數字要更高。其中,受過高等教育青年的失業問題非常嚴重——這一趨勢催生了更多青年選擇報考公務員而不是進入企業。

根據《今日印度》2022年的一次抽樣調查,至少有三分之一受過高等教育的印度青年找不到工作。形成這一情況有很多原因,但主因是印度社會沒能創造足夠適合他們的崗位。印度絕大多數工作簽的是非正式合同、缺乏社會保障和養老保險,而受過教育的青年更希望獲得穩定的工作機會。

位于班加羅爾的阿茲姆·布列姆季大學(Azim Premji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巴索雷(Amit Basole)將印度近十年來的問題描述為“缺乏就業的增長”。他指出,盡管莫迪時代印度實現了GDP的快速增長,但單位GDP增加帶來的就業增加效果則越來越差——這一比值被稱為就業彈性。

在一篇論文中,巴索雷比較了近年來印度在就業彈性方面和越南乃至孟加拉國的差距。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8年,印度GDP平均每增長10個百分點才能帶動1.1%的就業增長。而在越南,這一數字是3.8%,孟加拉國是3.2%。

巴索雷認為,這背后反映出的問題是,印度的人口紅利并沒有像東南亞國家那樣,以足夠大的比例投入到穩定的制造業中去。相反,印度勞動力從農村離開后,許多人進入到不穩定就業的狀態,比如成為建筑工人或打零工——疫情封城期間,大量徒步回鄉的印度農民工就在此列。

根據巴索雷提供的數據,印度就業人口中,不穩定就業的比例較大,結構上類似于尼日利亞、老撾、安哥拉和剛果等國家,而制造業就業的比例遠不及中國、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印尼等國。也就是說,如果莫迪的工業政策無法創造出足夠的制造業崗位,印度的人口紅利在未來也只能貢獻出附加值較低和就業不充足的經濟增長。

位于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斯里佩魯姆布杜爾的富士康工廠。

對比其他正努力實現人口紅利的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和孟加拉國,印度的優勢,尤其勞動力優勢并不明顯。比如,德賽指出,印度的基礎教育質量仍然落后,尤其農村地區的公立學校教育水平有待提高。數據顯示,疫情后印度學齡兒童的識字率從2018年的73%下降到70%。這意味著部分工人仍是文盲或半文盲水平。

此外,印度女性參與工作的比例也一直不高。據世界銀行統計,印度女性工作參與率從2005年的27%下降到2021年的23%。作為對比,斯里蘭卡的這一數字是34.5%,孟加拉國是32%。從當前統計數據看來,印度人口紅利距離真正發揮出效果,還有相當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從產業園和部分地區的經濟規???,印度巨大的人口規模正在形成競爭力,也使得這些產業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日漸增長。但另一邊,頗為棘手的就業形勢、GDP增長和勞動崗位需要之間的脫節,也是不能忽視的問題。在分化的不同特征下,要說印度能整體“套現”人口紅利、走上某種東亞模式的快車道,實在過于夸張了。

缺乏精確的人口數據

印度本該于2021年進行最新一次十年期的人口普查,然而,受到新冠疫情和其他狀況的影響,這一調查至今未能展開。雖然聯合國給出了預測數據,但直到現在,外界無法獲知印度人口的真實數據。

印度的人口普查依賴于大約33萬名全國公立學校教師挨家挨戶的調查。根據為2021年制定的計劃,這一輪調查原本將進行兩輪,共詢問超過24個問題,將持續11個月,預計花費11億美元(875億盧比)。這些數字將被制成表格,最終數據將在幾個月后公布。

但如今看來,這次普查還會繼續拖延——教師們作為政府勞動力,要負責幫忙組織2023年的地方大選和2024年的全國大選。這意味著,印度政府仍在用2011年的數據作為基準決定人口政策、經濟政策和公共預算。

全印度小學教師聯合會的高級官員米什拉(Arvind Mishra)說,法律規定教師必須幫助進行選舉和人口普查,但政府必須提高他們的薪酬。“教師應得到尊重,他們不能為進行地球上最大規模的算術練習而四處奔走要求報銷?!?/p>

主要反對黨國大黨指責莫迪政府推遲人口普查,以便在2024年全國大選之前隱瞞失業等敏感問題的數據?!氨緦谜洺9_與數據競爭。”國大黨的發言人克拉(Pawan Khera)質疑道,“在就業、新冠疫情死亡等重要問題上,我們看到莫迪政府傾向于隱瞞關鍵數據?!?/p>

執政黨印度人民黨的發言人阿加瓦爾(Gopal Krishna Agarwal)駁斥了這種批評。

他說:“我想知道他們這樣說的依據是什么。我們9年的表現比他們65年差的社會參數是什么?”他指的是國大黨曾執政多年。

不過,普查的缺乏,使得外界對印度人口數據更為好奇。比如,十年前的趨勢已經顯示:印度總和生育率一直在降低。近年來的估算和抽樣數據則顯示,截至2021年,印度超過一半以上省級行政區的總和生育率已經低于2.0,意味著平均每個育齡女性生育的孩子少于兩個。

印度北部的節慶日,現場擠滿信徒。

目前,全印總和生育率超過2.0的邦幾乎都集中在恒河平原——以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和北方邦為主。這反映出印度人口增長的另一個困境:上述幾個邦是印度人口最稠密的區域,也是生育率最高的區域,除此之外,它們還是全國較為貧困、教育和醫療質量較為落后的區域。可以說,地區發展不均衡問題始終困擾著印度的人口和經濟結構。

除此之外,右翼印度教團體也一直將人口作為一項政治問題來對待。面對“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局面,右翼組織“世界印度教大會”(Vishva Hindu Parishad)前領導人普拉溫·脫加迪亞 (Pravin Togadia)近來表示,“人口問題是一枚炸彈”。他看上去是在談人口過剩,但在印度語境下,他其實是在暗示非印度教徒生育過多,并要求政府管控后者的生育??梢韵胂?,一旦在最新人口普查數據中發現其他少數族群——如部落民、穆斯林、基督徒的人口增長率高于印度教徒,必然會引發新的口角乃至族群沖突。

“我們一方面過度強調了人口過剩,另一方面是不是也過度強調了人口紅利的潛能?我們也許更應強調能夠促進教育發展和就業的經濟政策?!比丝趯W家德賽如此總結。

如今回看,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和印度“經濟改革之父”賈格迪什·帕戈瓦蒂關于“到底要不要單純強調發展”的長期論戰仍有意義。

在帕戈瓦蒂看來,不論如何,只要發展就能創造社會福利。阿馬蒂亞則在論證“人口問題的癥結”時指出:“人口問題當然重要,但這既不是因為人口自然增長影響了食物供應,也不是因為會有世界末日……隨著教育機會變多(尤其是女性教育)、死亡率降低(尤其是兒童死亡率)、經濟保障改善(尤其是老年)以及婦女更多參與就業和政治行動,可以預期,出生率會快速下降?!?/p>

印度比哈爾邦的一處醫院,剛剛做完絕育手術的女性。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歡

印度成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是福是禍?或成為制衡中

作者 齊然編輯 漆菲從18世紀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經濟體。但在今年4月,這一百年“老...更多

2023-04-13 11:15:46

當印度女性開始不愿生娃-微動態

作者丨程靖編輯丨漆菲2019年,印度總理莫迪在獨立日演講中曾對印度龐大的人口倍感憂心。他認為,印...更多

2023-04-12 21:59:51

每日精選:停牌1年后融創申請4月13日復牌,年內能

4月12日,融創中國發布公告,復牌指引已滿足,申請在4月13日上午9時起于聯交所恢復買賣。公告表示,...更多

2023-04-12 21:00:37

近八成房企虧損,平均毛利率低于20%,房企盈利短

王健林登上首富寶座的第二年,做客了一檔節目《楊瀾訪談錄》。那時樓市正在經歷一輪嚴格的調控,輿...更多

2023-04-12 13:00:00

環球最新:14歲女孩被搶婚,習俗掩蓋下的性暴力

作者|閆如意編輯|花木藍這是一樁事先張揚的綁架新娘事件。紀錄片導演跟拍了3年。“新娘”琪想掙脫...更多

2023-04-12 09:13:41

京東酒類業務發布2023年四大戰略:突破重點場景

4月10日,春季糖酒會期間,京東酒業在成都舉辦2023戰略發布會,發布四大戰略:突破重點場景、提升銷...更多

2023-04-11 21:06:16

全球微資訊!34歲失業后,我領著失業金,重新思考

夏夏失業滿1年了。“一直被工作推著走”之后,第一次失業,第一次領取失業保險金,她發現生活可以選...更多

2023-04-11 10:09:10

【天天快播報】俄軍開啟春季征兵,新兵正在邊境挖

作者 陳祥編輯 漆菲俄羅斯年度春季征兵,于4月1日正式啟動。此前,總統普京簽署了一項總統令,命...更多

2023-04-10 17:05:49

京東成為北京國安頂級合作伙伴 球迷專屬福利即將

北京時間4月8日,京東與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辦發布會,宣布京東成為北京國安頂級...更多

2023-04-09 12:06:41

內塔尼亞胡騎虎難下:將司法改革計劃暫停后,依然

文 胡毓堃編輯 漆菲自今年年初以來,以色列社會掀起一浪高過一浪的抗議示威活動,目標直指新一屆...更多

2023-04-08 15: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