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關珺冉 編輯 / 漆菲
【資料圖】
排版 / 張東慧
作為漢字圈一員,日本最近公布了2022年熱門漢字,“戰”字當選。日本漢字能力鑒定協會解釋稱,這與該年的世界格局相符,尤當俄烏沖突引人擔憂,還造成各國物價上漲。
◆2022年12月,日本京都最著名寺院“清水寺”的高僧森清范揮筆寫下了一個“戰”字。
幾乎同一時間,日本政府通過了新版“安保三文件”——《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劃》,使得日本在安保戰略上從防御到反擊增加了籌碼,也讓“戰”字多了一層現實意涵。
新文件中,日本將中國定義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并寫入日本將擁有打擊敵方國家導彈發射基地的“反擊能力”,購買美制“戰斧”巡航導彈,增加防衛費等內容。其中,2023年度的防衛費將達到創紀錄的6.8萬億日元(1日元約合0.052元人民幣)。
從日本各主流媒體公布的民調結果來看,日本民眾對“擴軍”少了以往的反對聲。
日本《朝日新聞》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56%的民眾對允許自衛隊具備“反擊能力”表示贊成;46%的民眾贊成“未來五年防衛費增至43萬億日元”;但多達66%的民眾反對“每年增稅1萬億日元來籌集防衛費”。
盡管民意對安保新政持肯定態度,對首相岸田文雄本人卻沒太大支持。日本《每日新聞》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岸田的支持率比11月調查時下滑六個百分點,只有25%,創上臺以來新低。
日本《京都新聞》批評稱,在缺乏徹底的討論和說明之下,岸田政府通過“安保三文件”,打破了日本戰后作為和平國家構筑的安保體制。“在擴大軍事力量的同時,卻缺乏更有主動權的外交政策。這一次,(岸田政府)將日本的前途置于危險之中。”
推翻了堅守77年的安保理念
日本為了修改所謂的“安保三文件”,已經醞釀了一年多。早在2021年12月,岸田就在演講中提出修改這幾份文件的日程表。之后為了三份文件的正式出臺,岸田內閣又做了充分的輿論渲染、法律準備、外交鋪墊。
2022年12月16日,“安保三文件”正式通過內閣決議出臺。當天傍晚,岸田發表電視講話稱:“政府已批準三份文件,以增強日本的防御能力,應對日益不穩定的安全環境。”同一時間,超過300名反對者在首相官邸前舉著“反對擴軍”的標語,高喊“武力威懾違反憲法”等口號。
◆12月16日,超過300名反對者在日本首相官邸前抗議通過“安保三文件”。
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是日本安保領域最高級別的文件,自2013年出臺以來首次修訂。另兩份文件分別為《國家防衛戰略》和《防衛力整備計劃》,分別取代了原來的《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
這三份文件仿佛一下子解開了日本多年的封印,最為突出的是突破了戰后堅持的“專守防衛”原則,寫明自衛隊擁有“反擊能力”(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戰后77年來,“專守防衛”原則一直是日本安保政策的基本方針,意思是只有受到對方武力攻擊時才能行使防衛力,防衛力也僅限于自衛所需的最小限度。如今,日本擁有以自衛為目的摧毀其他國家疆域內導彈基地的能力。而根據“和平憲法”,日本是不能擁有上述能力的。
日本背離“專守防衛”原則早就有跡可循。這與執政時間最長的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有著緊密關系。安倍內閣一直致力于擺脫“和平憲法”的束縛,不斷轉變安保戰略。
◆日本背離“專守防衛”原則,與執政時間最長的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2014年,安倍內閣通過修改憲法解釋,為行使集體自衛權鋪平道路。2015年通過的“新安保法”突破了“和平憲法”第九條的限制,使得戰后防衛政策發生根本性轉折。就在2020年辭任之際,安倍還公開質疑“僅靠攔截能力能守住嗎”,提議“增強威懾力”,并敦促下屆政府討論“對敵基地攻擊能力”,這被岸田內閣完美繼承,直至此次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
在岸田政府內部,將“和平憲法”作為防衛政策之本的想法已然松動。一位政府相關人士透露:“2022年以來,政府為了修改國家安保戰略,與52名有識之士非公開地交換了意見。這些人包括前外務省防衛省官僚、前自衛隊將領、國際政治學者等,唯獨沒有憲法學者。”
日本《朝日新聞》批評道,九年前日本政府在制定《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時候,已經沒有了“憲法”字樣。此次修改也只是為了表明,擁有“反擊能力”合乎憲法,才有所涉及。“希望國會特別是在野黨能立足于憲法理念,重新審視‘專守防衛’。”
“安保三文件”甫一通過,引發鄰國強烈反彈。12月18日,朝鮮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2枚彈道導彈。朝鮮外務省發言人12月20日公開譴責日本通過的新版《國家防衛戰略》是“錯誤而危險的選擇”,其所寫的“擁有反擊能力”意味著日本可對他國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這將對東亞地區構成嚴重的安全威脅,“朝鮮將通過實際行動表達擔憂和不滿”。
◆12月18日,朝鮮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2枚彈道導彈。
韓國外交部對此亦持批判態度,韓方不僅立刻召見日本駐韓公使熊谷直樹,還要求日方就這三份文件作出說明。韓國外交部特別指出,“有關日方向朝鮮半島行使‘反擊能力’等可能嚴重影響半島安全和韓國利益的事宜,日本政府必須提前與韓方協調溝通,并獲得韓方同意。”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同樣于12月16日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我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強調,日方有關說法嚴重偏離基本事實,違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精神,肆意煽動中國威脅,挑動地區緊張對立,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不少日本學者指出,擁有“反擊能力”推翻了日本一貫堅持的“專守防衛”原則,違反日本憲法,“不但加劇與周邊國家的緊張局勢,也會助長軍備競賽,令日本卷入戰爭”。
靠增稅補上1萬億日元防衛費
按照“安保三文件”,防衛費和相關經費將在2027年增加到目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以上,并計劃在2023年至2027年的下一期五年規劃中投入43萬億日元規模的防衛費,這一數額是本期五年規劃的1.5倍。
為確保防衛費增額,岸田想要從國民的“口袋”里填補防衛費,并美其名曰“1萬億日元增稅方針”。
2022年12月8日,在執政黨自民黨的政策懇談會上,岸田與黨內人士討論了未來10年如何發展國防這一重要話題。他輕描淡寫地說:“每年需追加約4萬億日元的(防衛)費用,其中1萬億日元需要國民從稅金里給予幫助……”
岸田表示,政府不會從2023年4月1日開始增稅,但會在2027年之前分階段增稅,以確保有足夠資金支持國防預算。他甚至宣稱這是對“下一代負責”:“活在當下的國民,應將其視為自己的責任。”伴隨增稅話題,“國民的責任”在日本社交媒體上成為熱門詞匯。
◆岸田表示,會在2027年之前分階段增稅,以確保有足夠資金增加國防預算。
對此,日本網民紛紛提出質疑:“大家處在非常困難的時候,現在增稅是不可能的”,“沒有明確解釋,只說預算提高了,是非常不合適的”,“我贊成增加防衛費,但為什么要如此慌張地增稅?”
本應支持首相的內閣成員們也有了不同意見。日本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在社交媒體上就增稅一事批評道:“首相在這一時機發表打擊加薪信心的言論,無法理解其真實意圖。”
自民黨內的會議上,議員們多次表達了批評意見。自民黨眾議員牧原秀樹直言:“僅僅幾頁的資料,都談不上是資料,突然就決定幾萬億日元的事,并得出‘通過增稅補充防衛費’這樣的結論。實在太草率了。”自民黨副干事長片山五月亦表示:“突然用增稅的方式填補防衛費,讓大家感到很突兀。”
◆為確保防衛費增額,岸田想要從國民的“口袋”里填補防衛費。
按照政府提案,法人稅將增加7000億至8000億日元,煙草稅將增加2000億至3000億日元,還將轉用復興特別所得稅的一半、約2000億日元。對此,原財務省官員百島計提出質疑道:“為了(災區)重建為目的征收的稅收,不應用于防衛費。如果要在同一框架下征收,有必要制定新的法律。”
“關于防衛費,有一種帶有道德色彩的觀點,認為‘應由國民負擔’,這扭曲了稅收的本質。”自民黨參議員西田昌司直言,“企業沒將利潤返還給市場做投資,也沒有給員工增加工資,而是積攢起來作為防衛費,這有很大的問題。希望我們能夠看清本質。”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向《鳳凰周刊》評價稱,一般來說,一國會在經濟實現增長的同時實現軍費增長,但眼下的日本并無經濟增長的可能。“日本只能通過增稅等方式,通過減少教育福利費用來增加軍費。但由于眼下不太可能需要應對戰爭,如此增加軍費很難得到國民的理解。”
也有日媒點出了岸田政府在物價上漲、日元貶值危機下的“小心機”。日本有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叫“痛稅感”,指的是“納稅時的痛感”。這一次岸田政府沒有單設“防衛稅”,而是將已有的稅金增加一部分稅額或者轉用一部分用作防衛費,這也是為了緩解國民的“痛稅感”而想出的計策。
執政聯盟就涉華表述展開激烈討論
渲染“中國威脅”也成為“安保三文件”最引人關注的一大變化。陳言直言:“日本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開始以中國為假想敵,設想與中國發生戰爭,這將讓中日關系愈發緊張對立。這也說明,日本的對外政策發生了較大轉變。”
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關于地區安全保障面臨的課題,把有關中國的內容提前至首個進行論述,而舊版中的首個論述對象是朝鮮。關于中國的對外政策和軍事動向被定位為“嚴重的擔憂事項”,并認為中國是日本和相關國家需要應對的“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文件還宣稱,“中方試圖憑借實力在東海和南海單方面改變現狀,同時不排除中方為統一臺灣而使用武力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日方認為“中國8月向沖繩縣周邊的日本專屬經濟區內發射彈道導彈”,新版《國家防衛戰略》還寫入“(中國)被地區居民視為威脅”。
日本政府如此強硬的態度并不是無跡可循。過去一年來,岸田在各大公開場合多次渲染中國的“軍事威脅”。
2022年5月23日,岸田在會見美國總統拜登時聲稱,反對中國“試圖改變東海和南海現狀”的舉動,并強調“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6月10日,在第十九屆香格里拉對話會期間,岸田批評中國在南海和東海“單方面改變現狀”。8月6日,他在廣島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會晤中再提軍演一事,并對中方發射彈道導彈表示“強烈譴責”。11月13日,岸田在東亞峰會上再次叫囂稱,中國加強東海行動是對日本進行所謂的“主權侵犯”。
◆2022年8月6日,岸田在廣島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會晤中,再提軍演一事,揚言對中方發射彈道導彈表示“強烈譴責”。
圍繞“安保三文件”的協商中,執政的自民、公明兩黨更是圍繞涉華表述展開爭論。用公明黨安保調查會長佐藤的話來形容,“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自民黨原本希望使用“被我國(指日本)及地區居民視為威脅”的表達,但公明黨認為“這在外交上不合適”,最終要求刪去有關表述。公明黨干部認為,“好不容易才(在11月)舉行了中日首腦會談,想要建立穩定的關系,此時使用‘威脅’之類的詞或將妨礙對華外交。”亦有消息稱,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近期有訪華計劃。最終,兩黨就刪除“我國”一詞達成妥協,認為這樣可解釋為“并非是日本政府把中國定義為威脅”。
對于日本“安保三文件”中的對華表述,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2月16日回應稱,中國始終致力于維護亞太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是各國發展的伙伴和機遇。日方出臺的防衛政策文件罔顧事實,背離日方對雙邊關系的承諾及中日之間的共識,對中國國防建設和正常軍事活動等無端抹黑,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已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有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日本外長林芳正或將于2022年12月下旬或2023年1月訪問中國,“主要討論的議題或包括日中關系的穩定、如何避免偶發性軍事沖突等。日方還將對《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三份文件進行說明”。
美日借機推進“軍事一體化”進程
2022年12月14日,沖繩邊野古基地擴建強行開工四周年之際,沖繩當地居民聚集在靠近施工現場的海岸上,舉著寫有“不要戰爭”“停止違法施工”“停止基地建設”等條幅標語進行抗議。抗議聲中,施工車輛仍在不斷往海邊運送沙土。
◆12月14日,在沖繩邊野古基地擴建強行開工四周年之際,沖繩當地居民聚集在靠近施工現場的海岸上進行抗議。
四年前的這一天,日本政府不顧沖繩民眾反對,強行在邊野古海域啟動基地搬遷所需的填海造地工程。新版《國家防衛戰略》中,日本政府明確將沖繩定位為“在安全保障上極為重要”,表示推進美軍普天間基地的搬遷工程,并加入“共同使用美軍火藥庫”的條款。
讓當地民眾擔憂的是,日本新版安保文件要把沖繩當作自衛隊導彈反擊力的腹地,并將遠程導彈部署在距離中國臺灣約270公里的石垣島,擬在未來五年將駐扎在沖繩的陸上自衛隊第15旅改編為一個師。
不僅如此,日本防衛省還宣布,日美聯合委員會就在邊野古彈藥庫地區新建五棟約2600平方米彈藥庫達成協議。2022年2月,日美聯合委員會2017年達成協議的四棟彈藥庫剛剛完工。
就在11月19日,代號為“利劍”的美日聯合軍演剛剛落下帷幕。在距離中國臺灣僅110公里的與那國島上,美日設立了所謂的“聯合戰術協調中心”。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英國也派出部隊參加了此次軍演。
◆11月19日,代號為“利劍”的美日聯合軍演落下帷幕。
對此,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呼吁:“通過建立軍事力量加強威懾,會加劇緊張局勢,帶動周邊地區的導彈軍備競賽。我們絕不能讓沖繩成為攻擊目標,更希望以外交努力取代軍事對峙。”
然而,美日并未停止腳步,并計劃繼續推進“軍事一體化”進程。據共同社12月18日披露,岸田就三份安保文件向身邊人士坦言,“這是日美同盟新的開始”。
也正因此,美國政府毫不掩飾對日本強化軍力的支持,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防長奧斯汀等美高官相繼發表聲明,盛贊日本推進美日同盟的努力,強調日本是“不可或缺的伙伴”。加拿大和英國方面也表達了對日本出臺新安保文件的支持。
有分析指出,日本安保政策的調整,與美國的地區戰略密不可分,調整后,日本將從過去的后方支持防御,也就是所謂“盾”的作用,逐步發展成兼具“矛”的功能。未來,日本將越來越被納入美國的戰略軌道,在地區內聯手滋事的可能性不斷增加。
2023年1月,岸田將高調訪問美國,同拜登討論加強防務合作的問題。屆時,美日將舉行安全協商委員會(2+2),并商討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該文件規定了自衛隊與美軍的職責分工。
◆2023年1月,岸田將高調訪問美國,同美國總統拜登討論加強防務合作的問題。
此外,新的安保文件指出,將與被定位為“特別戰略伙伴”的澳大利亞建設僅次于美國的合作關系,還寫明與英法德意“在歐洲和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課題上加強相互參與”。在與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方面,文件提及在網絡和信息戰等領域展開合作。
與此同時,日本還將購買美國制造的“戰斧”巡航導彈提上日程,到2027年將最多采購500枚。“戰斧”導彈是一種射程為1000至1600公里的精確制導導彈,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和敘利亞內戰等戰爭中用于對地面的攻擊。
陳言認為,美國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之后,存有大量過時的武器。日本所購買的正是這些武器。未來數年,這些過時的武器也無法真正用上,這是一種經濟上的浪費。
“日本最終選擇的道路是更為依賴美國的美日同盟。”日媒不禁感嘆,“自衛隊只能發揮為美軍在東亞補充軍備的作用,這或將背離保護日本國民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