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網財經12月23日訊 為貫徹落實《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規范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業務流程,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質量,今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正式發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種植業保險承保理賠服務規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養殖業保險承保理賠服務規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森林保險承保理賠服務規范》等三個服務規范。
此次發布的服務規范是保險業首次從行業自律層面,對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和森林保險的承保理賠服務進行規范統一。在中國銀保監會的指導下,保險業協會成立由人保財險、太保財險、國壽財險、中華聯合、陽光產險等11家行業主體組成的項目組,認真梳理保險公司現行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服務標準,關注投保農戶和相關農業生產主體的服務需求,并充分征求了國家有關部委、地方政府農業主管部門代表、農戶代表、保險公司的意見建議,歷時兩年多最終定稿發布。根據農業保險的現行分類,服務規范包括了種植業、養殖業和森林保險三個部分,每一部分的體例基本相同,內容按照險種特點有所側重。服務規范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的主動性。 在銀保監會《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辦法》規定的“遵循依法合規、誠實信用、優質高效、創新發展原則,保護農業保險活動當事人合法權益”基礎上,進一步延伸了“依法合規、誠實信用、優質高效、創新發展原則”內涵,尤其在“優質高效” “創新發展”方面明確保險機構應“提高服務意識,優化服務手段,為廣大農戶提供貼心、優質、高效的保險服務;積極開展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不斷提高種農業保險服務水平”。服務規范的制定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以保護參保農戶的合法權益為出發點,從投保人和被保險人角度出發,全面梳理承保理賠服務流程中所有與農戶的接觸點,對每一服務環節進行了明確和規范,切實維護參保農戶利益,提升農戶的獲得感。
二是強化服務標準,提升服務的規范性。緊密貼合三大主糧保險、育肥豬養殖保險、森林保險等行業示范條款,確保示范條款內容在承保理賠服務的實操中得到落實,做到產品開發與承保理賠的有機融合。根據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森林保險不同的承保理賠業務流程,分別制定了服務規范,內容更加全面,流程更加細化,有利于農戶獲得更規范更到位的服務。優化承保管理方面,規范引導行業強化基礎服務能力,強調保險機構應建立完善的基層服務體系,對承保方式、信息采集、標的查驗、承保公示、信息確認、核保批改管理、出具保單、憑證發放、承保回訪等全流程進行了明確要求。完善理賠管理方面,從接報案、查勘定損、立案、理算、理賠公示、核賠到賠款支付各環節細化了要求,新增了“不斷健全科學高效的查勘定損機制”內容,優化報案渠道的表述,細化核賠權限層級設置要求,完善賠款支付領取的相關規定,明確農險投訴處理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內容。
三是強化服務能力,提升服務的觸達性。服務規范從網點設立、科技賦能、內控管理、增值服務等角度,建議擴寬服務內容和提升服務觸達效率,有利于農戶獲得更多樣更便捷的服務。服務規范明確,保險機構應建立完善的基層服務體系,在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的縣級區域設立分支機構。服務規范增加了近年來在農業保險中運用的科技手段和場景,鼓勵保險機構加強科技創新,提升新技術應用能力,加速與農業科技融合運用,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農業保險的服務水平。增加了通過線上方式開展公示的有關內容,鼓勵保險公司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使用高科技手段實現遠程查勘。種植險和森林保險方面,鼓勵使用無人機、遙感技術等科技手段開展驗標工作;養殖險方面,因疫病防控需要,鼓勵采用遠程科技手段查驗標的。要求強化內控管理,明確保險機構應建立完善的內控管理制度,建立重大災害預警機制,建立內部稽核制度,明確了對協辦機構的基本要求。服務規范還從拓展服務范圍出發,明確保險機構要做好種植險、養殖險、森林險信息資訊服務、加強防災防損管理等增值服務,綜合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能力。
保險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制定種植險、養殖險、森林保險承保理賠服務規范,有助于提升農業保險承保理賠服務的規范性,確保農險客戶獲得統一標準的保險服務,解決農戶從事種養林產業的后顧之憂,促進農業保險在服務鄉村振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下一步,保險業協會將繼續將服務“三農”作為工作重點;全面跟蹤服務規范的使用情況,協同推進與示范條款的有效銜接;做好服務規范的宣傳工作,引導行業發揮自身優勢,依法合規做好農業保險服務,促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