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伍工 閆如意 編輯 | 米利暗
傳奇落幕了。
當地時間9月8日,伊麗莎白女王逝世,享年96歲。
(資料圖)
她在位70年,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年紀最長的君主。頭戴王冠的這70年里,她經歷過戰火紛飛、也經歷過王室丑聞。在此期間,她曾與15位首相共事,訪問過110個國家,可以說,伊麗莎白幾乎經歷了整個現當代史。
〓 就在這周二,女王還在接見新任英國首相特拉斯、正式任命她為英國領導人。女王工作到了生命的倒數第二天。
1947年,年輕的伊麗莎白就曾通過BBC向全國人民許下誓言, “我宣布,我這一生無論是長是短,都將為你們服務、為我們偉大的帝國大家庭服務。”
回望過去,除了“帝國”二字有待商榷,她確實實現了誓言中的每一個字
——為她自己的國家奉獻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英國女王:不屬于自己的人生
出生在王室,享有無上榮光,但這一切也同時意味著,女王的人生不完全屬于自己。
女王給人印象最深的,一是彩虹套裝,第二就是不變的微笑。無論外界如何變化,伊麗莎白永遠端莊得體。
〓 據不完全統計,伊麗莎白二世在公眾面前露臉的時候,62%的時間都是在微笑。
女王的生活循規蹈矩,終日面帶微笑在各種正式活動中穿梭,她親民,但不能流露出一丁點的偏好和政治傾向,更不能出一絲一毫的差錯。
假如沒有成為女王,她的人生會是怎樣?
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的人生,和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瑪格麗特被稱為“最美公主”,自在活潑的她,更像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公主,一度被稱為王室最叛逆的人。
〓 瑪格麗特是《羅馬假日》中,赫本飾演安妮公主的原型,以時尚和美貌著稱。
姐妹倆的反差人生,從姐姐接受王冠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
伊麗莎白并非生來就是王儲。她的父親約克公爵是國王次子,王位的第一繼承人是她的伯父愛德華。
她和妹妹瑪格麗特度過了快樂又無憂無慮的童年。父親對姐妹倆一視同仁,沒有偏袒,就連衣服,都為了避免爭執,選擇一模一樣的兩件。
伯父愛德華八世退位,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翻天覆地變化。
有一則戲劇性的說法是,是在非洲的一座樹屋里,伊麗莎白從公主變成了女王。
1952年的2日,她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在睡夢中去世。當時,伊麗莎白正和丈夫訪問肯尼亞。他們在當地一棵巨大的無花果樹的樹屋里收到了這一消息。
上樹前是公主,下樹是女王。
這一年,英國滿目瘡痍。伊麗莎白毫無經驗,甚至連怎么佩戴重達2公斤的王冠都不了解,但是她必須成為女王。
但就在姐姐萬眾矚目的加冕儀式上,妹妹瑪格麗特卻搶走了她的風頭。
瑪格麗特當時正在給湯森撣去制服上的灰塵,這一幕被目光銳利的記者拍了下來,這一幕引發了輿論轟動,在后來也確實引起了一場極大的風波。
雖然只是小小的撣灰動作,但在重視繁文縟節的王室,一名年輕女性對另一名男性做出這樣的親昵舉動,無疑是不合規的。
更何況,湯森是一名剛離異的男性,還比瑪格麗特大16歲,他和公主瑪格麗特之間,沒有未來。
加冕之后兩周,妹妹的戀情成為了擺在女王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于私,她非常想保護和支持唯一的妹妹。父親生前,對于這個無法繼承王位的小女兒也是百般寵愛。
于公,王室婚姻法對他們的人生有著諸多規定,而且,大臣們紛紛認為這對于君主制的穩定和皇室的臉面都非常不利。
最終,女王建議妹妹等兩年,25歲時她可以和湯森結婚。與此同時,湯森也被外派到了他國。
然而,分開兩年后,他們的愛情變淡了……
25歲那年,瑪格麗特宣布,她決定放棄這段錯誤的感情。
但是,這一場波折,也給王室和女王帶來了無情無盡的煩惱:他們必須開始適應被媒體曝光的生活。
隨著攝影技術的進步,記者們得以以一種更具侵略性的姿態來追逐王室八卦。瑪格麗特的緋聞如此,之后查爾斯和戴安娜、哈利和梅根……幾乎都是這樣。
但是這么多年來,媒體幾乎沒有拍到過女王的崩壞照片。而這些年來,王室后代鬧出的負面新聞,也沒有一次不是由她來做善后工作的。
電視劇《王冠》中甚至展現了這樣一個細節,伊麗莎白假笑到臉部抽筋,必須接受注射治療。
〓 電視劇《王冠》劇照
微笑的弧度,胳膊揚起的角度,裙子的長短,禮帽的搭配。這個高高在上的王,某些時刻,甚至更像是一個吉祥物。
但是這份工作并不輕松。
看似扁平無聊的君主工作,背后卻暗流涌動。通貨膨脹、能源短缺、經濟衰退、脫歐遺留問題,重重陰影纏繞著這個國家。而女王,就像一艘船,凝結著共識與認同,帶著民眾平穩穿越風浪。
對伊麗莎白來說,王冠是身份,是責任,是不能辭職的工作。當她選擇成為女王那一天,她就不被允許再作為人,而要變成一個象征。
她是英國人的精神支柱,也是英國人的面子。
〓 2021年4月17日,女王在菲利普親王葬禮前抵達教堂,獨坐哀悼。葬禮后4天,她又開始了外出工作。
抗爭了多年,擁有了自由的妹妹瑪格麗特,幸福嗎?未必,對于她未曾擁有的權勢地位和王位,瑪格麗特也曾有過向往,她嫉妒她的姐姐。而擁有無上權威的姐姐伊麗莎白,她幸福嗎?也不好說,她一輩子都在平衡母親、姐妹、夫妻與君主等多重身份之間的錯位。她嫉妒她的妹妹。自由的人生還是權力地位,對女王和王室成員來說,從來都是不可選擇的。2002年,瑪格麗特公主在醫院病逝,在送別妹妹的葬禮上,向來泰然自若的伊麗莎白二世哭得不能自已。
這是女王第一次在公眾面前流露出悲傷的神情。
帶著鐐銬的榮光“頭戴王冠,腳有鐐銬”,幾乎是每個英國王室成員的命運。
英國《鏡報》曾經列舉過王室必須遵守的一些奇怪規定。
有些是為了“禮儀”。
女士的裙裝有長度規定,不能裸露雙腿,哪怕盛夏也要穿著褲襪;男性8歲以后就不允許再穿短褲;王室成員們不可以在公共場合脫外套,哪怕汗流浹背,也要到了私密環境,才可以脫下外套。
如果跟伊麗莎白二世一起用餐,那女王開始吃飯,其他人才能開始,而一旦女王放下了餐具,其他人哪怕沒有吃飽,也必須結束用餐。
而即使是女王本人,也從未擁有餐桌上的自由。
在正式的晚宴上,女王沒有權利自由地選擇談話對象,她只能遵循規定,用餐開始時,先同右手邊的人交談,再轉向左手邊的人。至于隔桌交談,這屬于大聲喧嘩,是不被允許的。
更離譜的是,王室有著嚴格的就寢制度,只要女王未睡,所有王室成員就不得就寢。而尤其糟糕的是,女王還愛熬夜。
女王的前私人秘書曾透露,戴安娜王妃就屢次打破這條規定。
“凌晨一點,大家還坐在客廳聊天。戴安娜忍到了極限,因此起身向所有人致歉準備去休息。這種行為——在女王就寢前睡下——被認為是不體面的。”
他們的面貌,要永遠切合時宜。
有些則是為了規避風險。
為了防止食物中毒,王室的所有成員都不允許吃貝類和一部分海鮮,因為海鮮導致食物中毒的概率更高;
英國王室禁止繼承人共同乘坐飛機,如果飛機失事,這保證了王室不至于后繼無人。合理的風險把控,卻剝奪了親子共同出游的樂趣。
〓 近年來,由于航空旅行變得越來越安全,女王放松了這一規定。也是因此,我們才得以看到喬治王子一家出游的溫馨照片。
層層束縛下,也有過一些“反抗”的嘗試,爭取一些“普通人”的自由。
1981年7月29日,戴安娜嫁給了查爾斯王子,從此成了王室最“叛逆”的王妃。
她不愿意墨守王室的成規,她購買了大量的時裝,在與“時尚”幾乎隔絕的王室,活成了時尚的引領者。
王室里的父母從沒有子女的命名權,戴安娜卻親自為孩子們決定名字。
因為教育理念的差異,她解雇了為王室工作多年的保姆。
她覺得查爾斯的冷漠全都源自不幸福的童年,于是反對讓自己的孩子跟查爾斯一樣,在保姆和家庭教師的教導下成長。
她堅持親自看護、照顧、親近孩子,為他們選擇學校和服裝,計劃他們的外出活動,還為了陪伴孩子們,調整自己的日程安排。
威廉王子9個月大的時候,查爾斯夫婦被王室安排進行一次為期40天的出訪,戴安娜頂著王室“繼承人不能乘坐同一趟航班”的壓力和查爾斯的反對,堅決地帶著威廉王子一同出訪,開創了王室最小王子出訪的先例。
1982年2月,伊麗莎白女王發表了一則聲明,說這是“英國新聞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而背后的原因,僅僅是有媒體刊登了一張戴安娜在養胎度假時,穿著比基尼的照片。
戴安娜幾乎是王室中活得最像個“人”的人。
但外界的評論、王室的尊嚴,卻容不下這樣的鮮活。
1996年,戴安娜和查爾斯離婚,一年后,戴安娜因車禍去世。
其實,王室也曾做過一些“靠近人”的嘗試。
1969年,BBC播放了一部記錄王室生活的紀錄片,《王室家庭》。
導演花了18個月,跟拍了女王一家的日常生活。
有黑客入侵了王宮和BBC的網絡系統,曝光了影片的原始版本。
在未經審查的紀錄片原始版本中,女王在聚餐的現場大尺度開玩笑,稱當時的美國大使沃爾特·安嫩伯格為“大猩猩”。
影片中還有查爾斯王子在水中袒胸露乳的畫面。
這在連外套都不允許脫下的王室,屬實刺激。
即使是在正常播出的版本中,依舊可以看到很多皇室成員“接地氣”的一面。
女王會帶著愛德華王子去商店里買冰棍和糖果。
看愛德華在車上吃冰棍吃得滿嘴都是,女王跟所有母親一樣吐槽:
“惡心死了!”
女王一家人在河邊燒烤,安妮長公主邊生火邊吐槽說一定會烤糊了的,最小的愛德華揮舞著小鏟子搗亂。
主力烤肉的菲利普親王剛想發火,似乎又想起一旁有鏡頭,轉而溫柔收斂了脾氣。
原來這個永遠不出錯的“假面家庭”,也有血有肉有感情。
可紀錄片播出3年后,女王下令全面封禁這部紀錄片。
除了過分凡爾賽的負面評價以外,還有一部分的原因在于,讓人們意識到王室也是“普通人”,也許于王室而言并非好事。
紀錄片之父大衛·愛登堡,曾寫信給這部紀錄片的創造者,勸阻他們發行紀錄片,在信件中,他說:你們拍的這部電影是在扼殺君主制。
“君主制取決于神秘感,就像部落的酋長呆在一個小屋里,如果部落的所有成員都能進入小屋看一看,那么酋長的地位就會收到損害,部落終將被瓦解。”
這部紀錄片被封禁了50年,再沒能重播。
只要英國依然如此,在公眾場合,女王和她的家庭就必須繼續做那個標準的符號。
永遠不出錯的套裝,永遠不出錯的語言,熱情招待自己不愿意搭理的人,永遠對權利保持高度的克制……
如今,我們回顧女王個人的一生,似乎稍顯平淡,說不出她有什么改變人類歷史的成就,但在位69年,也很難想出她做過什么“失禮”的事情,制造出任何引人厭惡的丑聞。
但正是她的克制、隱忍、不作為,小心翼翼隱藏自己作為人的缺點,兢兢業業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維持了屬于她的國家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