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華攜王一博敲鐘的畫面,最終沒能出現。
9月7日,原是樂華娛樂正式上市的日子。
但六天前,樂華撤回了IPO計劃,“藝人經紀第一股”停擺。
(資料圖片)
粉絲們心疼“哥哥”三年間為公司血拼10.83億元的收入,訴求只有一個:“求杜華做個人,對他(王一博)好點”。
杜華或許早已習慣這種“被罵成篩子”的生活,很難推測她此時的沮喪有幾分。
樂華通過聆訊當天,有傳言稱這位堅強的女老板曾在朋友圈里發表感謝,言語中透著不易。
娛樂圈最不缺有爭議的女人。臺前明星自不必說,幕后之人同樣逃不開議論。
和杜華一樣,龍丹妮、楊天真等著名經紀人也常被粉絲提及。
2017年,龍丹妮創辦哇唧唧哇,重新撿起了“選秀”的老本行;2020年,楊天真在完成范冰冰、朱亞文等“杰作”后,宣布轉戰直播。
粉絲眼里,她們或許是壓榨愛豆的可惡老板;但從整個行業來看,三位都是極具分量的娛樂教母。
如今,杜華闖關失敗。關于三位女人誰更厲害的討論,或許還將持續下去。
經營一個王一博,用得著融資嗎?
頂流可以讓無數粉絲瘋狂,但卻無法幫公司打開交易所的大門。
9月2日,樂華宣布暫緩上市計劃。對此公司高管回應稱,考慮到目前港股市場環境不好,預計將于明年恢復上市。
但根據彭博社的報道,樂華暫停IPO,是由于投資者意向未達到其估值預期。
這并非樂華在資本市場的首秀。2018年,掛牌3年的樂華娛樂從新三板退市;2016年,樂華曾以18.98億估值試圖借殼上市,但因未完成利潤要求,最后只能終止;2021年6月,樂華試圖沖擊A股,但上市前輔導階段選擇了自愿終止。
“作為專業的藝人管理公司,我們安排簽約藝人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并協助簽約藝人捕捉商機及發展其事業。”招股書中,樂華這樣描述自己。
外界的評價則更加直白:從“專注韓庚一百年”到“專注王一博一百年”。
的確,樂華如今的發展,與這兩位男星密切相關。
2010年,杜華抓住了韓庚回國發展的契機。依靠這位當紅炸子雞,樂華賺得盆滿缽滿。
2010年7月,韓庚參加某電視節目
據說此前為了說服韓庚加入,杜華擺出了十足的誠意,承諾給股份,還幫他與前經紀公司打官司。
幾年后,杜華又押中一張王炸。
2019年,樂華旗下藝人王一博和對手演員因電視劇《陳情令》爆火。一時間,女孩們對王一博的吶喊幾乎能將任何一場活動現場的頂棚掀翻。
借著頂流助陣,樂華獲得了一些資本加持。2012年,樂搏資本、融璽創投向樂華投資數千萬元人民幣;2014年,華人文化集團向樂華投下了2.55億元;2021年7月,阿里影業及字節跳動關聯公司北京量子躍動科技有限公司向樂華戰略投資。
對于經紀公司進行IPO,編劇汪海林就百思不得其解:“演員經紀公司這種輕資產公司,靠演員勞務計算收益,追求高片酬,公司融資干嗎?”
對照樂華的招股書,汪海林的質疑有其道理。
招股書顯示,2019年到2021年,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于藝人管理,且占比從2019年的84%,上升至2021年的91%。其中,王一博三年間對于公司的營收貢獻比,從2019年的16.8%增長至49.5%。此外,截至2022年4月,該數據提高至56.8%。
除了藝人管理,樂華還勾勒了音樂IP、泛娛樂業務等幾項戰略規劃。但根據歷史數據,它們的收入貢獻實在有限。
音樂IP制作及運營在2019年到2021年的總收入占比分別為11.8%、10.0%、6.1%,泛娛樂業務則占比分別為4.2%、2.3%、2.9%。
過度依賴幾位當紅藝人,賺取藝人管理費用。這是樂華面對的主要風險。
就在IPO推進的同時,樂華又宣布推出一組名為“BOYHOOD”的男團,共包括6位藝人。
不過其中是否能跑出下一個王一博,很難說。
畢竟,“人”的變數,才是最大的。
杜華PK龍丹妮,看誰家塌房多?
隨著樂華娛樂上市再一次宣告終止,原本外界想象的“一騎絕塵,甩開龍丹妮楊天真”的畫面又被延遲。
杜華、龍丹妮、楊天真,作為娛樂業知名度較高的三個經紀人,出身背景各不相同,但都憑借闖勁,從打工人轉身創業者。
她們先后借助偶像行業的東風,從大廠無名小卒到廠牌締造者。
三人所求并不相同,但是流量時代將她們推到了一個交點之上,走上了一條“殊途同歸”的明星化道路。
樂華娛樂老板杜華曾給內娛經紀公司排名,表示“樂華第一,因為藝人多”,“龍丹妮第二”。網友聽聞后,戲稱:“這是塌房排名嗎?”
其實,杜華給出的排名不無道理,樂華是否稱得上第一尚且不說,但龍丹妮創辦的哇唧唧哇足以稱得上內娛位列前三的經紀公司。
2017年,哇唧唧哇成立,這也是龍丹妮從天娛傳媒離職后的新開始。
許是骨子里的基因,如同天娛傳媒背靠湖南衛視,再通過選秀節目大量挖掘并簽收快男快女的模式一樣,新成立的哇唧唧哇復刻天娛的道路,也將賽程中成績不錯的選手簽到旗下。
哇唧唧哇簽約的藝人不用經過前期培訓和資源投喂,只需要通過幾個月選秀的密集曝光,便可以自帶鐵粉和國民度,出道后就能收割韭菜為公司創造營收。
這樣的運營模式讓哇唧唧哇成為杜華口中的“內娛第二大經紀公司”,這也意味著只要每年都有選秀平臺依托,哇唧唧哇幾乎可以在內娛長期立于不敗之地。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廣電一紙禁令下發,要求廣播電視機構和網絡視聽平臺不得播出偶像養成類節目,習慣躺贏的哇唧唧哇再也不能依靠選秀這棵搖錢樹。
禍不單行。接連不斷的藝人塌房事件,也讓“選秀教母”龍丹妮疲于應付。
近兩年,哇唧唧哇塌房的藝人數不勝數,甚至成了網友口中的“塌房專業戶”。任豪“爆紅后分手”、“用假名字談戀愛”、“被爆料是海王”的丑聞尚未平息,焉栩嘉又被爆出劈腿、冷暴力并私下人身攻擊隊友和工作人員,甚至是新簽約的藝人朱子昊也因為上午出道下午塌房,被戲稱“一天走完內娛一生”。
當初放言打造偶像全產業鏈的龍丹妮或許也沒意識到,如今的哇唧唧哇已經陷入兩難困局。
一方面,在國家重拳出擊飯圈文化的當下,哇唧唧哇靠簽約選秀藝人撈金的路子已然行不通。新簽約的藝人團體再難重現火箭少女101、X玖少年團的風采。另一方面,旗下的過氣藝人又很難翻騰出水花,收割韭菜的一眾小鮮肉也深陷丑聞泥潭。
2021年,工商信息顯示,龍丹妮已經退出包括哇唧唧哇主公司在內的9家公司實際控制人身份。
在塌房這個問題上,樂華也沒好到哪兒去。
例如,靠選秀綜藝C位出道女愛豆頂流孟美岐,卻被指是介入他人感情的第三者;丁澤仁被站姐指控偶像失格,靠“姐學語錄”負面新聞出圈。
目前,樂華的營收有一多半是靠王一博一個人撐起來的。這意味著王一博一旦出事,樂華遭受的影響肯定小不了。
而2020年推出的虛擬組合Asoul是否能夠成為樂華娛樂的第二增長曲線,目前還未有定論。
畢竟,打造虛擬偶像不僅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在變現方面也需要粉絲的積累,國內虛擬偶像頂流洛天依用了6年時間才實現盈利。
未見硝煙的經紀公司戰場上,杜華和龍丹妮雖遇阻礙,卻還在較量。
楊天真已經“輕裝上陣”
與前兩者相比,壹心娛樂創始人楊天真已經轉戰直播行業,開啟了帶貨直播之旅。
2020年,壹心娛樂在公開信中表示:“新經濟形勢和行業變化讓我們遇到了從未有過的挑戰。”
彼時,陳數、張雨綺、張藝興、歐陽娜娜等明星紛紛與壹心娛樂結束合作關系。有傳言稱,壹心娛樂創始合伙人“因理念不合要分家”,“壹心喊得上名字的藝人都愿意跟著陸垚走”。
但很快,壹心娛樂董事會發表公開信,平息了“因不合要分家”的傳聞,公開信表示,公司將由原先的演藝經紀一個核心,逐步向演藝經紀、影視制作、直播經紀“三駕馬車”轉型。楊天真出任集團董事長兼CEO,率隊進入直播賽道。
拋開了經紀人的擔子,金句頻出、話題度極高的楊天真終于可以憑借著她的熱搜體質大展身手。
為了更好地把控業務,楊天真親自下場直播。
雖然2021年一年的時間,楊天真總共才直播了23場,但她和初代網紅雪梨合作的大碼女裝品牌plusmall+,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銷售額就已經破億。銷量最高的商品是單價329元的連衣裙,累計銷量超過2600件。
就在楊天真在直播帶貨領域混得風生水起時,她的新綜藝《姐姐,這是可以說的嗎》目前已經開始錄制了。
從節目簡介來看,每一次都會有一個有顏有腦的男明星在節目中分享一個從未正面回答的話題或故事,通過被姐姐們直戳命脈的靈魂拷問,袒露自己想說不敢說的真實心聲。
眾所周知,楊天真是娛樂圈里十分敢說的的存在,有網友調侃:這綜藝可能只有德云社的敢上吧。
化身為楊老板的楊天真真正實現了在商業圈的如魚得水,沒有了經紀人身份的她,將壹心娛樂的商業帝國擴充得更有可看性。
楊天真在總結自己轉型一年的總結詞是“有被討厭的勇氣,有被喜歡的歡喜, 感謝這一年的經歷,讓我成為了自己”。
但另一方面,即使是在楊天真成為壹心娛樂的董事長和CEO后,壹心娛樂也沒能撲騰出水花。很長一段時間里藝人經紀業務仍然是核心業務。
對于龍丹妮、楊天真而言,樂華暫緩上市,也許能夠讓她們長舒一口氣了。
畢竟8年3次上市,3次受挫,足以說明樂華娛樂還不足以在資本市場滿足投資者的期待。
但如果杜華都沖不到IPO的門檻,對龍丹妮和楊天真來說,挑戰只會更大。
三者之間廝殺未了,誰能率先玩轉資本市場的懸念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