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恩一 編輯丨米利暗
(資料圖片)
七月氣溫火熱,但昨天這個熱搜卻看得人手腳發涼。
一個18歲的農村女孩,今年剛剛參加完高考。
寒窗苦讀十二年,她考出了601分的好成績。
誰知,她還沒來得及去到心儀的大學,就在家填志愿的時候被殘忍殺害。
殺她的是什么人?為什么要殺一個剛剛高考完的孩子?
這是一個并不復雜的案件,卻處處看得人扼腕嘆息,驚嘆人性之惡。
美好的人生,戛然而止
7月1日,河南洛陽的一個山村里,女孩月月正獨自在家填志愿。
父親去外面打零工,母親回娘家照看外婆,這個下午只有月月一人在家。
今年考了601分優異成績的她,鄭重地填好了自己的第一志愿。
是她夢想已久的河南最出名的那所學校:鄭州大學。
剛填好志愿,月月就聽到有人敲門,是同村同姓一位五十多歲的單身漢馮某民,人窮又有殘疾,哀求女孩幫自己干點農活,打掃下衛生。
天真善良的月月拿著掃帚去了,卻再也沒回來。
幾個小時后,月月母親回到家后,發現家中空無一人。
她直覺出事了,門大敞開著,孩子的手機、電腦、學習資料也都在床上放著。
她問遍了全村,甚至與馮某民擦肩而過時還問過他有沒有看見過女兒,馮某民矢口否認。
最后,母親在離家不遠的廢棄窯洞里找到了女兒。此時月月躺在地上,早已沒了氣息,身上被蓋了一塊塑料布,頭上還有一個大窟窿。
母親心在滴血,痛不欲生。
〓 事發的廢棄窯洞。圖源:澎湃新聞
案發當晚,警察順著同村小孩“曾看見馮某民和月月一起在窯洞打掃衛生”的線索鎖定了馮某民,并將其抓獲。
被抓后的馮某民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沒人想得通,到底是什么深仇大恨,讓一個同姓伯伯,殘忍殺死一個看著長大的、即將進入大學的優秀孩子?
月月母親稱,馮某民是村里有名的光棍,平時在村子里大家誰也不跟他一般見識,都順著他。
自己家雖是和馮某民屬于同族親戚,但素來沒什么瓜葛,更無冤無仇。
目前警方尚未公布更多細節,但在多家新聞報道里,女孩家一位親戚站出來說出了殺人動機:
令人難以置信的兩個字:
嫉妒。
沒錯,就是嫉妒,那種“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的,最簡單卻最惡毒的嫉妒。
同樣身在農村,明明是同姓還是同輩,兩家相隔不過百米。
憑什么別人家娶妻生子,有兒有女,女兒還這么爭氣考了600多分,光宗耀祖。
而自己卻殘疾在身,家里沒錢不說,五十多歲了連老婆都娶不到?
這種嫉妒日夜泛濫,讓馮某民心理扭曲,最后“抽刀向更弱者”——一個大男人將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孩拖到窯洞里暴力殘殺。
事情上了熱搜后,全網一片憤怒震驚,扼腕嘆息。
有人一句點評,看得千萬人心酸不已:
“18歲和601分,哪個不是值得憧憬的美好未來?”
但就在一片哀惋聲中,惡心的一幕出現了。
生活不順,就可以殺人嗎?
隨著新聞更多細節曝光,有人開始同情兇手了。
“殘疾,沒工作,未婚,家中上有八旬老母,下有二十多歲的孤兒侄子。”
有人將馮某民的命運描述成“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
明明是殺人犯坐牢,卻演變成了“慘上加慘”的悲情故事。
請問都是第一次做人,誰又比誰更容易呢?這也能成為殺人的正當理由嗎?
有人則輕描淡寫地站在中間,點評一句不痛不癢的話:
“女生無辜,但這男的也可憐。”
還有人開始惡意揣測,把事情往“男女關系”上帶。
18歲的女孩尸骨未寒,網友卻已經開始編造她和光棍漢之間的男女之事了。
讓我們把關注的焦點轉回到事件的受害者上,她才是最需要共情的對象。
考了601分的月月,高出了河南省一本錄取分數線92分,這個成績在全省排名大約在14000名上下。
而河南全省高考生有125萬,其中理科考生約有51萬人左右。
〓 月月的高考成績排名。
在河南這樣競爭激烈的高考大省,一個農村女孩考到前一萬多名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無數個每天5點起床背單詞,熬到半夜才睡覺的辛苦日子。
意味著無數次撓著頭皮痛苦解題,在一次次打擊里爬起來繼續學的堅持。
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經歷過的人一定懂,從農村土瓦房里考出601這個分數,有多么多么不容易。
月月媽媽說,為了女兒能考個好成績,自己高中三年都沒有干活而是陪讀,全家人都靠著爸爸在外打工的錢過日。
她是自己的希望,也是全家人的希望。
但這一抹希望,卻最后以這般痛苦的姿態倒在了血泊中。
她努力了那么久,甚至沒有看一眼自己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網友的一句評論看得人想哭:
“她越過了100多萬人,卻沒逃得過那一個人。”
當有人同情兇手命運坎坷的時候,不要忘了,受害者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在同班同學眼里,月月很愛笑,常常學習到很晚。
她在學習之余最喜歡看《紅樓夢》,經常會跟班上另外一位朋友討論,有時還會出一些關于紅樓夢的細節小題讓對方回答。
出分那天,月月還跟爸爸撒嬌說自己想要一把電吉他當禮物,爸爸在工地和工友們看了一圈電吉他后說一把電吉他真貴啊,“但是閨女想要就給她買了吧”。
雖然在媒體的報道中,月月被簡化成了“河南高考601分女孩”,但她不是一個符號。
她有著熱愛的事物,有著支持她的家人,她是一個活生生的、雖然稚嫩卻依舊奮力活著的人。
她滿心幻想著大學后的生活,或許可以進個吉他社團,或許可以談個戀愛。
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卻已經結束。
而媒體為什么要強調601分?
事實上,人們扼腕嘆息的并不僅是一個高分學子的去世。
大家從601這個分數中窺見的,是一個農村女孩努力用讀書改變命運的力量,是一個寒門舉全家之力想讓孩子往上走的夢想。
所謂極致的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于是你眼睜睜看著一個貧苦的農村家庭,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培養孩子考上大學,全家人的日子眼看著就要苦盡甘來——啪,徹底破碎了。
想一想,當月月的父母收到鄭州大學的通知書那一天,該是如何蝕骨的難過。
不可直視的人性之惡
這個案子看得人最難受的地方在于:
寒門好不容易出了貴子,尚未來得及面對世界更大的參差,就被農村自己人扼殺在了貧瘠的山溝里。
女孩借讀書努力逃離貧窮、閉塞和愚昧,卻逃不掉人性深處最大的惡。
人性最大的惡,是見不得別人好。
當優秀暴露在平庸之中,優秀就成了原罪。
19年時,陜西一戶農家的兒子考出了超過一本分數線41的好成績,全家人高興得不行,也引來村里人眼紅。
沒過幾天,這家人發現自家地里350多棵獼猴桃樹,在一夜之間被人全部連根砍斷致死。
本來還指望著賣掉獼猴桃給孩子交學費,這下不僅學費沒了著落,就連種了7年賴以生計的樹林也沒了,本就負債累累的家庭走上窮途末路。
面對鏡頭,頭發都白了的大爺絕望地抹眼淚:我也沒得罪過誰,你為啥要把我害得這么慘啊?!
大爺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些人的惡意是沒有原因的。
在一些農村地方,看到鄰居蓋了高樓,有些人不會想自己也努力蓋一座,而是在心里想:哪天一把火燒了才好!
還記得大衣哥嗎?紅了火了,飛黃騰達了,招來了無數同村人的羨慕。
這種羨慕逐漸演變成了嫉妒,而嫉妒演變成了恨。
所以同村人就像臭蟲一樣黏到大衣哥身上,要他的錢,闖他家的門,造他的各種謠,恨不得大衣哥明天就暴斃,他們才拍手稱快。
類似的新聞數不勝數。
2013年,靠當挑夫養活三個兒女的“安徽女挑夫”汪美紅當選為“安徽好人”。
她登上央視,感動無數人,慈善家當場發言要捐助30萬。
誰知節目播出后,同村人因分外眼紅而孤立她,平日里對她破口大罵,宗族也將其拒之門外。
一個母親,為了孩子每天挑著上百斤的貨物,在陡峭山路上無論風雨、不計寒暑地來來回回走了17年。
磨穿了120余雙解放鞋、弄折了50來根扁擔,終將孩子拉扯成人,自己也成了感動中國的名人。
本以為苦盡甘來,卻因為遭人嫉妒而活得不如意。
她沒法逃離生活了一輩子的家鄉,只能承受著全村人的排斥,對著鏡頭難過地說一句,
“寧愿自己沒有紅。”
互相嫉妒的普通人,就像一堆爭先恐后想要爬出籠子的螃蟹。
如果見到一個螃蟹爬上去了,其余的螃蟹就會使勁地用自己的鉗子把它拖下來,然后踩著它的背往上。如此循環,但最終沒有誰能夠成功爬出來。
螃蟹們的心理就是:如果我爬不上去,我就拉住別人,讓別人也爬不上去。
這是一種可悲的底層互害,心理在貧窮和欲望中逐漸扭曲,最終兩敗俱傷,釀成悲劇。
人在面對別人的美好,向來會生出兩種情緒:一種是羨慕,另一種是嫉妒。
但正如《東邪西毒》里所說,羨慕是酒,而嫉妒是水。
酒越喝越暖,水越喝越寒。
是要自己努力向上,還是把別人也拉進陰溝?
做人,就是做選擇。
人的不幸固然值得同情,但絕不該成為犯罪的借口。
即使無法擺脫庸碌的一生,至少也不應就此墮入地獄。
愿兇手得到應受的懲罰,愿這個聰慧堅韌的女孩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