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子建
編輯 江淼
新材料被譽為產業“糧食”和科技進步的基石,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
(資料圖)
6月24日-27日,2022中國先進材料產業創新與發展大會暨長沙新材料產業博覽會在長沙舉行。
2022中國先進材料產業創新與發展大會暨長沙新材料產業博覽會
“當前長沙新材料產業加速崛起,發展活力明顯增強?!遍_幕式上,時任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邱繼興介紹,作為千億產業之一的長沙新材料產業已形成先進儲能材料、碳基材料、新型合金材料等產業陣列,為省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據了解,長沙市新材料產業作為7大千億產業之一,總體規模在全國省會城市中處于第一方陣。
新材料企業展出的拿手“家當”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觀。
其中,先進儲能材料產業發展尤為突出,2021年實現總產值約700億元,占全省比重高達70%,較2020年實現翻番,位居全國前列。力爭到2026年,產業集群總規模突破5000億元。近年來,長沙新材料部分產品市場占有率進入國際第一梯隊。四氧化三鈷、鎳鈷錳前驅體全球市場占有率28%,位列全球第一。
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已形成了先進儲能材料產業輻射效應,長沙有潛力成為世界儲能材料產業的重要高地,并在未來打造世界“鈉電之都”。
全球儲能材料產業新高地
一排排智能化生產設備,在偌大的廠房內快速運行。電解液自動生產線上,按照既定程序準確地進行著純化、攪拌、灌裝等工序。這是長沙寧鄉高新區法恩萊特智能制造工廠的現場,湖南法恩萊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邵俊華向記者表示,該公司電解液生產線自動化水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在這個年產能達10萬噸的廠房內,僅需配備40名工人,而在傳統生產線下則需要300余人。
法恩萊特智能工廠的電解液自動化生產線正按照既定程序準確地進行
在寧鄉高新區產業園內,除法恩萊特公司外,還集聚了全球儲能產業領軍企業比亞迪、巴斯夫杉杉、邦普循環等。據了解,寧鄉高新區是湖南省、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鏈的牽頭園區,也是全國首個電池產業集群示范區,全產業鏈建設國內領先。
有越來越多的儲能材料企業落戶長沙。目前,長沙已形成了“一谷、一基地、多點支撐”的先進儲能材料產業格局。即以寧鄉高新區為核心,打造中國(長沙)鋰電谷、湖南省大學科技產業園先進儲能材料眾創、孵化基地以及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寧鄉經開區、望城經開區等在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重點領域布局的多點支撐。
據長沙市發布的《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到2024年底,全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00家,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總產值達到1200億元,逐步形成具有國內影響力、國際知名的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聚區。
長沙建設國家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優勢明顯,與長沙擁有眾多科研院校密不可分。湖南金陽烯碳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忠對此深有感觸,他向記者介紹,該公司與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合作,實現了高純單層石墨烯粉體的量產,同時建成了全自動化石墨烯與鋰離子電池石墨負極材料生產線,成果豐碩。高科技企業與各高校的合作,為長沙形成儲能材料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金陽烯碳新材料的工人在進行材料篩選。
長沙擁有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長沙理工大學、長沙礦冶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其中中南大學冶金工程學科被譽為中國儲能材料產業的“黃埔軍校”。雄厚的科研實力,為長沙儲能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正是長沙的科研優勢、營商環境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長沙的儲能材料產業才能形成影響力。而眾多儲能項目落戶長沙,又進一步促進了長沙儲能材料產業集群形成全產業鏈規模效應,兩者相輔相成。
目前,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已形成了“前驅體—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電芯制造與組裝—儲能電池終端應用—回收再利用”的縱向完整鏈條,產業閉環基本成型,是國內產業鏈條最完備的先進儲能產業集聚區之一。
與世界的對話,有潛力,事業才能更成功
長沙在儲能材料產業領域謀新篇、開新局,一家家國內甚至國際領先的儲能高新技術企業,選擇落戶長沙。眾多企業新項目在長沙陸續開工,為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鏈提供充足動能。
博覽會現場,許多參展商帶來了最新研發的新材料領域產品。
何以選擇長沙?這座城市有什么優勢?
這個問題的答案,企業最有發言權。比如湖南镕鋰新材項目落戶長沙,計劃投資10億元,年產5萬噸高端鋰離子負極材料。如此規模的項目,在簽訂合同之后,一個月拿到土地證,20天時間完成了項目北側51萬立方米的土地工程。該公司董事長曹文濤,對長沙的營商環境豎起大拇指,“極高的工作效率,和優越的發展環境,為項目的如期動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德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其對此感觸頗深,該公司計劃投資75億元,在長沙分三期布局儲能電芯項目總部及研發、制造中心,全面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20億元,帶動上下游電芯封裝業務加速聚集。劉其向記者表示,長沙各級領導講擔當、講效率、講專業、講規則、講服務、講奮斗,“創造了適合企業發展的硬環境和軟環境,這是我們事業成功的關鍵。”
對此,長沙邦盛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邦遷有相同體會,長沙打造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聚區的良好發展前景,讓邦盛新能源一再提高投資額。他說:“我們對項目一期投資從5萬噸提升到10萬噸,從10萬噸又再次增加到15萬噸,看中的是好的營商環境,和好的儲能材料產業生態!”
湖南是材料產業大省,總量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方陣,產業優勢明顯,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邁入全國前列。長沙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我們正全力推動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參加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初賽。”
泰嘉新材自動化鋼鋸生產線讓金屬切割加工變得更輕松。
2020年以來,長沙先后發布了《長沙關于加快先進儲能材料產業發展三年(2020—2022年)行動方案》、《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文件,每年列支5000萬元先進儲能材料專項資金,并將推出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基金100億元等產業扶持政策,全力推進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化快速發展。
未來的儲能產業,將成為長沙踐行“三高四新”、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推進長株潭一體化協同發展的一張新名片,顯著增強與世界儲能產業對話的影響力。劉建忠向記者表示,長沙市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優勢明顯,產業鏈條完整、科研優勢強,在國際儲能材料市場上越來越占有重要地位,有建設世界級先進儲能材料集群的巨大潛力。
一位工人在操作泰嘉新材的智能鋼鋸生產線。
引領未來,打造世界“鈉電之都”
15分鐘充電至80%,如此的速度遠遠超過尋常電池,即便是在嚴酷的寒冷條件下,比如溫度低至-20℃,能夠放出多少容量?答案是88%以上。這并不是科幻故事,而是湖南立方新能源生產的鈉離子電池已經實現的。
鈉離子電池代表未來的趨勢,被業內稱為下一個萬億級儲能新賽道。長沙看到了儲能行業的未來,6月11日,立方新能源、中偉新能源、長遠鋰科,以及中南大學、長沙礦冶研究院等20家企業、單位,共同成立了長沙鈉離子電池創新聯合體(以下簡稱創新聯合體)。
眾多鈉離子電池生產企業已形成共識,著眼于湖南現狀,本土高校在化學電池方面研究水平全國領先。尤其是中南大學在鈉離子正負極材料研發、湖南豐源業翔晶科和湖南立方新能源在鈉離子電池集成、長遠鋰科在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工程化等方面各自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研發和產業體系,有望為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發展帶來新突破。
此外,湖南省、長沙市政府大力支持先進儲能材料行業發展,長沙已具備打造鈉離子電池產業鏈的良好基礎。湖南鈉邦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笑冬表示,創新聯合體的成立,對于企業聯合技術攻關、開拓市場、申請優惠政策、普及鈉離子電池相關知識、盡快形成區域產業集群等具有積極作用。
創新聯合體的成立,將依托龍頭企業、高校優勢、研究院所、基金等機構,通過上下游聯動、企企合作、校企合作,凝聚智慧,加快推進鈉離子電池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化項目落地實施。長沙在鈉離子材料及電池領域謀新篇、開新局,把長沙打造成世界“鈉電之都”,這也意味著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將迎來鋰鈉“比翼雙飛”的時代。
據了解,長沙將以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為目標,聚焦“1+2+N”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努力將先進儲能材料產業打造成為繼工程機械后長沙的第二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而打造世界“鈉電之都”的舉措,正是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的重要一步,這使得產業未來增長極呼之欲出,映射的則是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正在崛起的輝煌圖景。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來棲。長沙,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