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卡 編輯|米利暗
填志愿,相當于第二次高考。
考分的確很重要,但對專業、學校、城市的選擇,卻往往才是決定一個18歲學生接下來20年的人生真正的因素。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高考出分后,一條熱搜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原來,有不少機構趁著這當口,做起了收錢指導考生填志愿的生意。
少則幾千,多則上萬,最貴的甚至高達10萬元。
這些機構的宣傳話術,一邊刺激家長的焦慮“別讓志愿毀了孩子的一生”;
另一邊又用奇跡誘惑他們“低分報考好學?!?。
然而,令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花了高價找專家報志愿,最后去的卻往往是更差的學校。
仔細扒一扒這里面的套路,簡直一層比一層更深。
速成名師,在線割韭菜
熱搜上,有各種各樣的受害者。
有人在“名師”的指導下,600多分去了二本;
有人花了幾千塊,最終卻打了水漂;
還有人更加倒霉,被推薦的竟然是和機構有合作關系的院校,成為別人待割的韭菜。
這些利欲熏心的公司,騙起人來絲毫沒有底線,全然不顧考生的未來。
北青報的記者調查了付費填報志愿的產業鏈,里面的門道更加讓人觸目驚心。
首先,機構會打著“有內部數據”的噱頭,聲稱獨家擁有各院校的最新報考數據,以此吸引考生和家長。
等到有人上鉤后就開始推銷志愿指導服務。
考生花上幾百塊可以擁有一張志愿卡,輸入成績、省份和排名,系統會自動生成合適的院校。
要是對結果不放心,還可以找名師1v1指導,接下來就是高收費的環節了。
在機構口中,名師們都大有來頭。
他們“輔導上千人”、“絕不浪費一分”,厲害一點的,還可以“讓二本的分數去一本的學校”。
信誓旦旦的樣子,很難不讓人信服。
然而,等到你交錢后就會發現,哪里有什么內部數據,都是往年的數據匯總,上網一搜就能搜到。
說到底,不過是利用那一丁點的信息差騙錢罷了。
除此之外,名師給的建議也偏保守。
因為他們的廣告說了“考不上包退費”,所以為了不產生退費,他們會建議你往低了報。
明明可以去更好的學校,卻在名師的“精心指導”下,選擇了低一檔的,白白浪費了幾十分的分數。
更令人震驚的是,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名師”,可能都是速成的。
有些指導機構,同時也是“志愿規劃師”培訓班。
報名沒有任何門檻,只要交培訓費就行。學員經過幾天的培訓,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精通志愿填報的“名師專家”。
猛犸工作室還調查發現,很多高考志愿培訓公司,是由建筑公司,環??萍脊尽⑽飿I管理公司在運營。
說什么專業指導,不過是到了高考季就換個賺快錢的業務罷了。
臨時上崗的規劃師遇到專業的問題怎么辦?別擔心,把培訓材料背下來就好。
高考填志愿的人生大事,就這樣成了割韭菜的暴利生意。
被志愿填報坑,真的是因為傻嗎?
看見這么多人被騙,很多過來人表示不解:
直接參考往年的分數和排名就好了,都是可以免費搜到的東西,為什么還要花錢當冤大頭?
有人更是直言,花錢找人填志愿,非笨即蠢。
但他們真的是蠢是笨嗎?
其實很多人認為,高考志愿填報變成付費服務也無可厚非。
畢竟,在這個時代信息差,就是金錢。
如果真的能夠幫到一些學生做出人生選擇,也是一樁好事。
而且一個不幸的事實是,不同家境的學生,信息差如同鴻溝。
出生在一線城市、父母是知識分子、家里有錢有底氣的孩子對世界、對社會的認知,所享受到的信息資源,是在農村的孩子所無法想象的。
別人眼里理所當然地東西,對他們來說卻是遙不可及。
前段時間,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高考填志愿的故事。
他出生在農村,父母目不識丁。
第一次高考填志愿時,父母給不出任何建議,家里也沒有電腦,查不到想要的信息。
第二次高考,父親低聲下氣地向別人求助,一個一個給認識的人打電話。
父親如此“卑躬屈膝”,傷害到了他的自尊心。那一刻,他向父親發了火:
“問這個問那個,結果什么忙也幫不上!”
對呀,不該向父親發脾氣,可是農村出身的孩子,填志愿就是如此艱難。
他沒有天賦異稟,成為寒門狀元,直接進入清華北大;
第一次高考他沒發揮好,只能回過頭去再考一次,因為高考可能是他為數不多能改變命運的機會;
面臨人生的重大選擇,父母無法提供任何幫助,他一直寒窗苦讀,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
他到底該怎么決定自己讀什么專業?去什么學校?去哪座城市?
而造成這些迷茫的,是他不爭氣,是他無知嗎?
不是。只是因為他是一個普通人。
實際上,他的經歷是大多數家庭普通甚至貧寒的考生的真實寫照。
而像他一樣的高考生,就是上面那些機構的精準用戶。
有網友發帖問大家:付費高考志愿是否有必要。他說,家里條件一般,但父母很看重弟弟妹妹的教育。雖然父母也心疼錢,但只要孩子們在報志愿上不留遺憾,他們花錢也愿意。
字里行間都是一個普通家庭,對于孩子前途的小心翼翼,同時也流露出一種不易與心酸。
而那些黑心機構呢?
利用中國父母對孩子未來的焦慮,肆意收割錢財。
至于報錯了志愿怎么辦?
他們才不會在乎。
在這場角逐金錢的游戲里,部分黑心機構賺到了快錢,學生和家庭賭上的卻是他們的命運。
不過好在官方已經注意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高考剛出分,教育部就緊急發文,提醒考生“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陷阱”,并要求各省招生機構提供免費志愿咨詢服務。
希望未來每一個面對未來感到迷茫無助的孩子,都能有更豐富的渠道獲取信息,開啟屬于他們的未來。
參考資料:
界面新聞.標價5萬的天價高考志愿咨詢是門好生意嗎?2018-7-9
北京青年報.“高考志愿規劃師”亂象:培訓三天就上崗,無學歷等要求.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