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級診療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自去年啟動以來,截至10月16日,上海簽約“1+1+1”醫療機構組合居民超過60萬人,試點社區60歲以上老人簽約率約20%,近階段平均每天簽約增量在6000人左右。昨天,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為專題的市政協首場年末視察啟動,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家庭醫生制度為突破口,本市已初步構建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線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
數據顯示,“1+1+1”模式受到居民歡迎,本市居民在該簽約模式組合內就診比例近80%,在簽約社區就診比例超過60%。
為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上海衛計委推出多套“組合拳”。比如做實家庭醫生“管健康”,明確社區衛生服務6大類141項基本項目和服務標準,根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以及疾病恢復期人群的不同需求,為簽約居民提供有針對性的連續全程健康管理服務。賦予家庭醫生更多可調配的衛生資源,家庭醫生可幫助已簽約的居民,優先掛到市級醫療機構號源,還可對簽約居民在所有醫療機構發生的診療費用進行監管審核,讓家庭醫生的職責逐步從協助管理轉為直接管理。同時,二、三級醫院預留50%專家(???號源、預約期前50%的時段,給予家庭醫生以資源支撐。
據悉,本市目前已在12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啟動了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第二批試點,加上首批試點,已覆蓋77%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計劃明年將覆蓋全市所有社區。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繼續做實首批試點,發揮引領、復制作用,年底前還將對第二批試點單位開展針對性培訓,進行實地調研督導。同時,將制定“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實施意見”及“本市預約診療服務管理辦法”,通過加大二、三級醫院對基層的衛生資源,賦予家庭醫生優質號源等更多可調配的衛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