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立體式宣傳。先后召開部署會1次、縣委常委會2次、推進會4次、座談會3次、現場會5次進行會議宣傳;開啟鎮村廣播100多小時、出動宣傳車2000多次,利用縣政府網、新聞網、電視臺等載體進行媒體宣傳;組織鄉鎮主要負責人到外地參觀學習3次、開展專題培訓2次、舉辦群眾性討論30多次進行活動宣傳。
二是訂單式規劃。用照片和文字真實反映集鎮臟亂差現狀和整治后效果圖,并在規劃中提出具體的整治措施;尊重集鎮原有的地形地貌,挖掘資源稟賦與歷史文化,建設類型不同、風情各異的魅力集鎮;根據集鎮可利用土地資源和公共設施缺失情況,既滿足當前需要又留足未來建設空間,合理布局建設項目。
三是常態化推進。縣鄉成立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制定實施方案、與鄉鎮簽訂責任書,實行周督查、月調度、季考評和項目建設清單制;在進行規劃和項目招標時優先開展治臟治亂活動,撥付2000萬元財政資金作為啟動資金,保證了建設工作順利開展;緊抓縣鄉黨委換屆、秸稈禁燒的有利時機,積極推進各項工作。
四是多元化融資。發揮縣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采取鄉鎮配套一點、群眾集資一點、盤活存量資金一點的“三點”式辦法籌集資金。縣財政先期撥付6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美麗集鎮建設并根據需要適時追加;整合水利、環保、交通、一事一議等13個項目資金4187萬元;通過集體土地出租、群眾籌資等方式獲得建設資金500余萬元。
五是地毯式清理。組織縣市場監督局、市容局和鄉鎮派出所等單位聯合執法,對鄉鎮街道逐一排查清理,現場拆除違章建筑、占道攤點,落實值守人員,防止臟亂現象反彈;發揮鄉鎮“一委一辦一隊一站”等站所作用,擴大垃圾桶(箱)街面覆蓋,對環衛保潔實行市場化運作;購置垃圾清運車230輛、垃圾桶(箱)2760個、改造或新建公廁30座、拆除違建2000多間、改造或新建集貿市場14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