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下旬以來,新余各個葡萄園“火起來”了,熟透的紅綠黑紫的葡萄一串串地掛滿了葡萄架,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味,游客和客商絡繹不絕地涌進葡萄園品嘗、購買。進入9月份后,葡萄園的熱鬧場景才慢慢平靜下來,采摘旺期的繁忙喜悅景象開始淡去,全市葡萄銷售逐漸接近尾聲。
新余市葡萄栽培歷史悠久,異軍突起,經過20多年的發展,新余葡萄發展走上了科技發展之路,種植規模和栽培技術水平躍居全省第二位。2011年列入國家農業標準化無公害葡萄種植示范區,實現了葡萄標準化生產,葡萄避雨設施栽培、兩次掛果等技術的全面推廣,優質品種葡萄在第二年平均畝產就達到750公斤以上,畝產值可達7500元/畝;第三年畝產可達1000公斤以上,畝產值可達萬元,高的畝產值可達2萬元,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2016年,全市葡萄種植面積由1989年的100余畝發展到現在的10000余畝,年產量達1.1萬噸,年產值達2.2億元。近些年,在全國葡萄學術會、中國農學會、中國果品流通學會等全國優質葡萄評比中獲得金獎2項、銀獎3項、優質獎6項。
新余葡萄產業主要分布在水西鎮水西—五星、仰天崗湖陂—觀巢—歐里、分宜水北—鳳陽等三個葡萄產業帶,涌現出一大批葡萄生產畝產收入過萬的高產大戶,培育出以春源種養農民合作社、錦業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禾生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立平葡萄品種園、江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毓秀山葡萄園、湖陂葡萄協會、下村何家榨下葡萄基地、官田葡萄園等11個企社為龍頭的新余葡萄優勢產業,引領休閑農業快速發展。
當前,新余葡萄品種結構以早熟品種為主,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早熟品種以黑芭拉多、夏黑、醉金香等為主,占總面積70%;中熟品種以金手指、巨玫瑰、甬優一號等為主,占總面積20%;晚熟品種以紅地球、陽光玫瑰、摩爾多瓦等為主,占總面積10%,優質品率達98%,上市期為6月底至10月上旬。
前不久,“葡萄之父”王立平為陽光玫瑰葡萄代言的小視頻在全市流傳,由此引來一場由市網信辦、新余日報社、新余網絡電視臺舉辦的力挺本地葡萄品牌的愛心助賣活動。全市葡萄銷售形勢總體良好,全市1.1萬噸葡萄銷量順暢,目前總量銷售已接近尾聲。早熟品種從6月下旬開園,銷售均價16元/公斤,中晚熟品種7月底開采,銷售均價25元/公斤,優特品種高達40-50元/公斤,較往年價格有所提高。
專家估計,今年平均畝產值比2015年增加1000元左右,全市平均畝產值達到16000元。旺季上市的夏黑、醉金香、甬優一號、戶太八號、巨玫瑰、金手指、比昂扣等早中熟品種優良的葡萄成為消費者的寵兒,陽光玫瑰等個別優質品種更是奇貨可居。全市葡萄實現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實現增收0.1億元,葡萄產業正朝著生態、休閑、高效方向健康發展。
近年來,新余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果業發展,新余葡萄得以穩步健康發展,品牌知名度迅速提高,產業優勢明顯,呈現“品種多樣化、技術先進化、栽培設施化、生產規模化、產業鏈條化”的特點。
全市先后引進國內外優良葡萄品種40多個,形成早、中、晚合理搭配的品種結構,果品品質高、上檔次。葡萄種植在全省起步較早,葡萄栽培技術成熟,栽培水平已達到省內領先水平。在全省率先推行避雨設施栽培、平衡樹勢栽培和肥水一體化等設施栽培管理技術,設施栽培率達到85%以上。新余葡萄已形成以公司、合作社、葡萄山莊、家庭農場等模式開展規模種植經營,50畝以上葡萄園40多家,規模經營程度高。新余葡萄突出規模、生態、休閑三大特色,發展高效葡萄園,催生出“觀光園”“農家樂”“莊園”“酒莊”等新業態,成為新余葡萄產業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