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執紀“四個形態”的內容包括:一,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二、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三、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四、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
2015年9月,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調研時曾提出紀委監督工作需做到“四種形態”,并強調要運用“四種形態”來衡量監督工作的執行情況和效果。
在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條件下,既要嚴肅懲治“極極少數”,更要面向大多數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把好第一道關,否則,從嚴治黨就是一句空話。嚴管就是厚愛。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要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使廣大黨員不忘初心,自覺維護紀律。這是對黨員、干部最大的關心和愛護。
根據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要求,沫江紀工委做了專題調研,探索了一些問題,解析了產生問題的原因,并結合當前的現實情況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一、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遇到的主要問題
1.認識欠缺陷入誤區。在“四種形態”提出后,一些人誤認為反腐敗的力度會減弱,所以放松了紀檢的督促力度,也有個別干部對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的含義一知半解,依舊采用舊套路去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這些都是對“四種形態”認識不夠的表現。
2.對監督懲處力度定位不清晰。在一些紀檢監察組織的工作中,把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割裂開來,片面強調某一種形態而忽視其他,有的單靠批評教育,有的刻意抓大放小,以查辦大案要案論英雄,沒有形成清晰標準喝規范,甚至出現辦人情案。
3.責任擔當欠缺,缺少主導核心。“四種形態”前面的“監督執紀”四個字,容易讓一些黨組織認為,“四種形態”僅僅是對紀委提出的要求,與黨組織無關。因而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過程中,未主動去承擔其“主體責任”,這容易導致紀檢監察組織在本單位開展工作時,出現領導不重視,其他科室不配合,容易造成怕得罪人的畏難情緒,致使所在單位紀檢監察工作陷入被動狀態。
4.兼職太多,工作壓力大。在基層,紀檢組織存在工作力量不足,年齡和知識結構不合理,業務水平不強,后勤保障跟不上等情況。紀檢監察干部與單位同事相處已久,在處理一些問題上不能完全照章辦事。而且紀檢監察干部分管多項工作的現象也比較普遍,任務繁重,難以凸出“主業”,工作的壓力容易讓他們對紀檢監察工作產生疲倦感。
1.深入學習不夠,“四種形態”內涵把握不到位。有些單位領導和紀檢監察干部主動學習不夠,沒有很好的開展專題學習。有的雖然關注了,但沒有結合工作需要,認真地去吃透每個層次的深刻內涵,以及彼此間的聯系。學習不夠,專業知識更新滯后,于是造成憑經驗辦事,在工作中難免出現無從下手的局面。
2.隨意性裁量,監督懲處“對號入座”不到位。面對違紀監督懲處,要么礙于情面,要么追求所謂辦大案出大成績,讓監督懲處力度“跑偏”。
3.工作無擔當,責任落實不到位。在一些單位,黨組織沒有很好地承擔其主體責任,依然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看成是紀委的事,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主動過問和關心,導致單位紀檢監察工作開展束手束腳,打不開工作局面。
4.工作經費和人員配備不足,組織保障不到位。在一些單位,特別是基層單位,紀檢監察干部還身兼多項工作,在紀檢工作上的精力也不充足,工作方式方法創新力度不大。在查辦案件上,因為顧及同事之間的情分,自認為不涉及原則性問題,就采取無視的態度,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改進舉措
1.堅持抓好學習。讓學習“主線”與筑牢思想“防線”相結合,達到“深認識、活運用”的效果。正確把握和理解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內涵這條主線,不僅是靈活運用“四種形態”的關鍵,也是廣大黨員干部筑牢自我思想“防線”,從“不敢腐”向“不想腐”轉變的關鍵。一是主動學。各單位領導和紀檢監察干部不僅要帶頭深學深悟,還要引導其他干部職工主動去學習領會“四種形態”的深刻內涵。二是培訓學。將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內容作為專題,納入培訓內容。三是實踐學。讓紀檢監察干部參與一些信訪案件的處理、違紀案件的查辦,讓他們通過業務鍛煉,更好地把握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運用。
2.堅持監督執紀問責標準。“四種形態”環環相扣,是一個完整的監督執紀問責體系,應該堅持高標準與守底線相結合,執紀必須回歸到《準則》和《條例》,緊緊圍繞紀律和規矩開展監督執紀問責,嚴格依據紀律這把“尺子”衡量黨員干部的行為,判斷是非曲直,使紀律成為黨員干部不可逾越的紅線和底線。
3.堅持擔當精神。主體責任與職能轉變相結合,達到“強責任、敢擔當”的效果。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既是對紀委監督責任的要求,也是對黨委主體責任的要求。一是主體責任“中軸線”不偏。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制度,要切實擔負起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主動支持紀檢監察的各項業務工作,全面了解掌握黨員干部情況,發現問題、苗頭,及時處理、采取措施,不要怕得罪人。二是在“三轉”上下功夫。紀檢監察組織要進一步強化底線意識,將工作由法律底線向紀律底線推進,戰線前移,從“盯違法”轉向“盯違紀”,守牢紀律防御陣地。三是進一步轉變執紀理念,將工作重心由嚴懲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轉變。四是進一步提高紀律審查的綜合效應,強化落實“一案雙查”、“一案三報告”制度,綜合運用紀律處分、組織處理等方式,提高違紀處理的政治、社會、法紀效果。
4.堅持強隊伍。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指導思想,對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配齊配優紀委專職副書記,確保專人專職,調整工作分工,聚焦主業主責。二是優化結構。逐漸建立一支活力足、業務強、作風硬、有擔當、敢作為的紀檢監察隊伍,加強隊伍建設,增強人力與能力。三是搞好保障。要進一步改善紀檢監察組織的辦工條件,配齊專用的辦公室、手提電腦、攝像錄音筆等。配備專項辦公經費,保障工作的正常開展。四是積極探索推進紀檢監察派駐機構制度建設,讓紀檢監察干部能放心大膽地專職于自己的本職工作。(黃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