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的一場風災,給雜交水稻制種大縣——湖南省綏寧縣帶來不小損失。為了減輕制種農戶的損失,該縣相關部門和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連日來一直在走村串鄉勘查災情。
作為湖南省首批啟動雜交水稻制種保險的試點縣,綏寧縣在全省率先出臺了《2016年雜交水稻制種保險實施方案》。根據該方案,由省級、縣級財政各補貼30%、20%,種業公司承擔40%,而制種農戶只需承擔10%的保費,就能獲得最高1500元/畝的保險理賠。這是該縣為降低種農制種風險、促進制種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使出的“妙招”,制種保險這張“安全網”給制種農戶吃了一顆“定心丸”。
該縣制種規模常年穩定在8萬余畝,年平均畝產150—220公斤,全縣生產優質種子1200—1760萬公斤,生產的雜交水稻種子99%外銷南方各水稻種植省及國外,全縣共有2萬余農戶從事雜交水稻制種。按綜合收購價16元/公斤計算,總產值達1.92億—2.82億元。
為了扶大扶強制種產業,綏寧縣按照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種子企業增效、制種基地建設升級的“多贏”目標,采取“政府引導,部門監管,協會協調,企業自律”四位一體的種子生產基地管理模式,嚴把種子生產主體準入關。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而種子生產又是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產業,主要有花期不遇、穗上芽、隔離區割青、插花田處理等生產風險,以及病蟲害災害、洪水、干旱等自然災害風險。針對以上風險,該縣在建立起種子生產防災減災的保障體系的同時,注重基地技術人員、基地農戶的業務培訓和管理,提高種子生產科技含量,推進種子標準化生產,全面實現穩產高產,力爭將綏寧打造成為制種產業10萬畝、制種產值10億元的“雙十”制種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