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攸縣財政局將河道治理作為改善生態環境、建設水生態文明的保障性措施,堅持多方治理新模式,助力開展江河水系“清河岸、清河面、清障礙”等“三清”行動,基本實現了“岸潔、水清、河暢”的生態河道目標。
一、注重源頭治理。一是全面推進礦區污染治理。攸縣是煤礦、鐵礦等礦產資源大縣,且主要分布在攸河上游、酒埠江庫區周邊鄉鎮。2005年以來,共投入資金近4億元,實施礦山綜合治理項目368個,主要涉及生態恢復、礦區污水治理等民生工程。二是加快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開展“兩江四岸”城區段生豬禁養行動,取締搬遷洣水、攸河沿岸100米范圍內生豬養殖場75家,加強全縣生豬養殖場的排污處理設施建設,減少了面源污染。三是逐步完善水源保護和水質監測。劃定縣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加強對農村集中飲水設施的保護和監測,對1000人以上的農村集中飲用水水源地設置界碑界牌120余塊,開展水質監測,確保飲用水水源安全。
二、突出重點治理。一是狠抓城區污水治理。2014年開始,先后投入3000余萬元,對洣水、攸河兩江四岸區域內的生活污水直排口進行納網改造,實施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封堵污水直排口20余個,日處理污水能力5萬噸,城區污水處理率90%以上。二是狠抓規范河道采砂。先后對洣水、永樂江、攸河等三條河道砂石開采權進行公開有償出讓。通過政府獎勵的方式,對22家未受讓砂場全部實行撤離,清除碼頭約3萬平方米,清理了河床砂石尾堆。2015年開展河道巡查160余次、河道執法100余次,切實規范了河道采砂行為,維護了采砂秩序,確保了河道安全。三是狠抓漁政資源保護。2015年全面開展禁止電魚炸魚毒魚行動,成立專項整治小組,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嚴厲查處電魚、炸魚、毒魚等非法行為。目前已拆除電魚設施23個,農戶自覺上交電魚設備60多臺,有效遏制了非法捕撈,保護了水域生態。
三、實施綜合治理。一是減量處理生活垃圾。每年投入城鄉同治2000萬元,對生活垃圾實施分類減量處理,減少白色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對河道的污染和破壞。二是打撈清理河道垃圾。組建水上垃圾專業打撈隊伍,投入300余萬元,配備專門垃圾打撈船和清運船,對河道衛生實行日常化、專業化打撈,河道保潔走向專業化、日常化管理。三是開展封山育林和增殖放流。從2013年開始啟動實施封山育林,計劃用20年時間,使林地保有量保持在2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2%。每年在酒埠江庫區、洣水、攸河等主要水域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動,補充魚類資源,平衡物種生態,保護水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