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就職演說中,特蕾莎-梅就像一位做夜間廣播節目的知心大姐:“作為工人階級,你有工作,但是沒有工作安全感;你有房子,卻擔心付不起貸款;你可能將就維持生活,卻要擔心生活成本,以及如何將孩子送到一個好學校去。”
英國人民被新首相灌了一碗雞湯
“如果你生于貧窮之家,平均而言將比其他人早死9年;如果你是黑人,那你就比白人所受的待遇更為苛刻,如果你是一個工人階級家庭白人孩子,那你在英國上大學的機會十分渺茫;和上私校的孩子相比,如果你上的是公立學校,最后很難成為高級白領;如果你是一個女人,那你比男人賺得少;如果你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你能獲得的幫助寥寥無幾;如果你很年輕,那你會發現現在想買套房難上加難。”
很難想象,上述這一大段排比句式的對英國社會陰暗面的吐槽,居然是出自于英國新晉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的就職演說。
昨天下午,唐寧街10號換臉,在任六年的卡梅倫離職演說一個多小時后,新首相特蕾莎-梅發表上任演講。梅將是帶領英國脫歐的一屆首相,脫歐后的英國前途未卜,這一屆政府的頭號重任將是定位大不列顛,在脫歐的同時避免英國經濟進入衰退。
但是,梅眼下的首要任務是安撫“憤怒的大多數”,她并沒有過多提及國家或是經濟那些大話,而是講團結,誓言要“反對特權階級”,“抗擊那些十萬火急的社會不公”。
英國這位右翼新首相就職演講的大段篇幅用于迎合英國的工人階級大多數,簡直是搶了法國社會黨的臺詞。
特蕾莎-梅也贊揚了上任卡梅倫對英國做出的貢獻,例如降低政府赤字,以及增加就業。卡梅倫初上任英國首相的2010年,歐洲經濟因為歐元危機風聲鶴唳。卡梅倫,一位年輕有為的年輕人,典型的英國精英階層,從伊頓公學到牛津大學——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就沒有伊頓公學的學子成為英國首相了——上述這些都和工黨老邁的布朗形象上形成強烈對比,當年僅43歲的卡梅倫似乎更代表著英國朝氣蓬勃的未來。在卡梅倫第一任4年內,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實施財政緊縮,增加就業,救英國經濟于水火。
但是今天,在特蕾莎-梅的口中,卡梅倫最大的貢獻居然是社會公正——從同性婚姻合法化,到低收入群體不需要再繳納所得稅。
“不知道誰每年可以賺這么多,反正我賺不到”
在6月23日脫歐公投前,時任首相卡梅倫幾乎是拿出了大選的勁頭盡職游說,勸說英國人要留在歐盟,和他一起唱雙簧的是時任英國財相奧斯本,同樣是出身貴族,從私校到牛津大學。這兩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英國政要全國輪回演講,說的都是國家經濟的大道理,其中,奧斯本一句“離開歐盟每戶每年收入將減少4300英鎊”,更是起到了截然相反的作用。很多英國人接受采訪時表示:。奧斯本說的越多,就有越多的英國人感覺被欺騙。當然,這原本也就是英國社會的文化,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的說辭往往很難引起大眾的共鳴,唯一能引起共鳴的時候就是技術問題。
貧富差距,是這次脫歐公投“脫歐派”勝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之后,英國社會對這次公投進行了徹底的反思,意識到這次公投根本就不是對“歐盟”的喜惡問題——說白了,很多英國人根本就搞不清楚歐盟是干什么的——他們很多人,甚至所住的社區都沒有公園;沒有兒童游樂場;學校超員;東歐勞工涌入,他們的時薪降了3英鎊;他們家人生病了會緊張什么時候才能在醫院排上號進行免費治療。
英國富人資產比金融危機前還要多出64%,而窮人資產卻縮水了57%。富人開始更多的存款,有房產者和無房產者差距拉大。同時,的確如特蕾莎-梅所說,去年的統計數據顯示,26歲到35歲的年輕人薪水大幅下降,讓他們距離買房的夢想更加遙遠了。這與金融危機前所謂同舟共濟似乎都完全搭不上邊。
其實到去年初,歐洲經濟已經向好,英國經濟也在穩步上揚,但表象之下,社會市場基金會(Social Market Foundation)的市調數據卻顯示,
社會貧富分化至此,風度翩翩的卡梅倫和奧斯本對英國的底層來說絲毫沒有了號召力,甚至只能招來嫉恨。同時,原本應該為工人階級做主的英國工黨在過去一二十年也“精英化”,中產化,卻忘記了保護草根利益的初衷,在這一兩年被工人階級嫌棄。既然兩大黨派都沒人真正去關心自己的選民了,去年,380萬英國人把選票投給了英國獨立黨。
“作為工人階級,你有工作,但是沒有工作安全感;你有房子,卻擔心付不起貸款;你可能將就維持生活,卻要擔心生活成本,以及如何將孩子送到一個好學校去。”
“如果你是上述這些家庭,只能勉強維持收支,下面這些話我想說給你們聽:我知道你們日夜努力工作,生活依然艱難。我領導的這屆政府將不會以那些特權階級的利益為主,而將以你們的利益為先。我們會盡其所能,讓你的生活更加可控……當我們通過一項法律,我們不會聽從那些權力階層,而是傾聽你們的需求;當我們考慮稅制改革,不會考慮那些富人的利益,而是你們的。”
一如歷屆新首相就職演說的結束語,樂觀向上,只是這一次,如履薄冰,不讓任何一位弱勢的底層人民感覺被拉下:“離開歐盟之后,我們會為英國創造一個更加大無畏,樂觀積極的新世界,我們會讓英國不僅是個僅為少數特權派服務的國家,而是為每一個英國人服務。這將成為我所領導的此屆政府的重任。”
好吧,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