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連兆鋒撰文指出,英國戰后已不再是世界一流強國,僅憑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及核大國的身份“車邊”。那邊廂歐洲一體化已成現實,與英國條件相似的法國選擇了聯同經濟巨人、政治已非侏儒的德國,打造一個可與中美俄匹敵的歐洲超級大國。英國現時面對的正是其長期的歷史夢魘,要維護自身話語權,就只能加大參與歐盟事務,逆其道而行,只會進一步沒落。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英國脫歐聲勢在倫敦市長約翰遜支持下大增,前首相馬卓安此前警告,脫歐會令英國重臨“光榮孤立”。Brexit(British exit from the EU,英國脫歐)孤立確是無錯,但頭頂還有榮光嗎?
光榮孤立(Splendid isolation)是英國實用主義外交的大師之作。這叢爾小島國自古以來不靠別人也能號令諸侯,屹立歐洲以至世界舞臺中心,靠的是先天地理優勢,以及后天努力創造的歐洲力量均勢。
超脫非不管 孤立保彈性
英國史上依仗海峽之隔,得以在相當程度上避開歐洲大陸繁瑣不斷的紛爭,集中精力面向海外發展。與此同時,航海和貿易是英國的強國之本,英國長久以來的外交政策目標,是維持歐陸各國之間的均勢,以免任何一國變得太過強大,威脅英國與殖民地間的航道安全和貿易自由。
光榮孤立的具體表現是不求固定盟約,避免不必要地卷入歐洲事務,需要時則不講意識形態,純粹按自身利益選擇盟友,維護均勢免受打破。例如,英國16世紀聯同西班牙、奧地利阻止法國向意大利擴張;17世紀在30年戰爭中與法國并肩,令德國統一押后了200年;18世紀與多國組成反法同盟;20世紀又與法國對付德國。
可以說,英國對歐洲事務的超脫態度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光榮孤立的目的并不在孤立本身,而在于保留選邊站的彈性;不作出任何承諾并非因為力不能及,反而是為了力量免受束縛,必要時可盡情捍衛本國利益。
歐洲一體化 英國獨憔悴
說回當代,英國脫離歐盟是否就可以恢復光榮孤立?假如支持者(或像馬卓安的反對者)真的有此想法,這也只是一個幻想,因為歐洲均勢早已遭到打破,孤立的話難再光榮。
英國戰后已不再是世界一流強國,僅憑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及核大國的身份“車邊”。那邊廂歐洲一體化已成現實,與英國條件相似的法國選擇了聯同經濟巨人、政治已非侏儒的德國,打造一個可與中美俄匹敵的歐洲超級大國。英國現時面對的正是其長期的歷史夢魘,要維護自身話語權,就只能加大參與歐盟事務,逆其道而行,只會進一步沒落。
再者,英國脫歐更可能損害其珍視的利伯維爾場和相對隔絕。瑞士要與歐盟簽署包括開放國境的120多項協議,才獲準進入單一市場,但出口貨品待遇還不能與歐盟國家看齊。英國假如自愿放棄歐盟內部特殊地位,難以想象重新談判會獲善待,遑論脫歐很大可能觸發蘇格蘭獨立,毀了聯合王國的家底。(文章來源:h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