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者易憲容撰文指出,中國央行過多進入市場不僅會扭曲市場價格機制,也會讓投資者對人民幣信心弱化,增加中國央行匯率政策的不確定性。如果再加上中國央行在人民幣匯率政策上的徘徊,市場的不確定性更是會增加。而人民幣的貶值對市場的沖擊更大。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在幾天前,中國央行就指出,在離岸市場,外國投資者和機構全面做空人民幣匯率,誤導市場,從而讓人民幣匯率連續下跌,并由此引發了中國股市及全球市場的激烈震蕩。所以,中國央行警告國際上的機構及投資者不要過度炒作人民幣,一場人民幣匯率反擊之戰一觸即發。
所以在2016年1月12日,中國央行左右開弓在香港離岸市場反擊國際投資者做空人民幣匯率。其招數有:第一招,有市場傳聞中國在香港的大銀行入市買離岸人民幣(CNH)掃高匯價,從而使得做空人民幣的投資者無利可圖;第2招,將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抽高,令投資者再借貸沽空成本大增。
中國央行這兩招一出,離岸人民幣前天一度彈升超過844點,為歷來最高。在紐約時段離岸人民幣匯率繼續上升。昨天天早上2時達864點,報6.5967。而拆息方面,CNH TomNEXT(Tomorrow Next,即隔日拆借利率)更是瘋狂提升至68.5厘。這反映香港銀行間拆借市場的資金十分緊張,一些炒作人民幣匯率的投資者不得不支付超高利率來平倉。
有消息指出,這次中國央行與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的反擊戰,雙方對壘十分明顯。中國在香港的銀行除了入市掃高人民幣匯率之外,也都不愿意在市場拆借出低息資金。挾高利率的意圖十分顯明。
而外資銀行不得不借高息的人民幣來平淡倉。可以看到,盡管香港金融管理局當時有為香港銀行提供人民幣資金救急,但是仍然無法滿足人民幣銀行同業市場資金的需求從而讓隔夜拆借利息快速抽高,該利率還是上升到13.4厘,甚至于場外隔夜拆借利率抽升68.5厘。
可以看到,中國央行在香港離岸市場與國際市場投資者對賭已經勝了一局。當天的人民幣在岸價及中間價,及離岸價都有所回升。而中國央行這樣做,目的也是為了遏制國際市場的投資者不要與中國央行對賭人民幣持續貶值,并以此來大謀其利,否則中國央行就會出手。
不過,盡管中國央行與國際市場投資者在離岸市場激戰,是勝了一局,但是這種勝利能否再勝第二局,或連勝幾局?目前看來是十分不確定的。就如我在1月1日指出的那樣,對中國及全球市場來說,人民幣的貶值應該是2016年最大的不確定性。
何也?關鍵的問題就是不知道中國央行在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問題上到底是要什么?是要對嚴重高估的人民幣減壓呢?還是要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彈性,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是在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之后,提高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地位及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還是降低維持人民幣穩定的成本及增加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的靈活性?等等。對市場來說,中國央行要選擇什么是不清楚的。
因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央行基本上是徘徊在艱難的選擇中。如果要增加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程度、增加人民幣浮動的彈性,減少人民幣維持穩定的成本,那么人民幣就面臨著巨大的貶值風險。
而且人民幣的貶值不僅會造成大量的資金外逃,嚴重傷害中國股市及引發全球市場之震蕩,也會讓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突然中斷,甚至于不斷強化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從而引發國內外金融市場更大問題。
如果中國央行要繼續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不僅代價成本高,也可能嚴重扭曲中國金融市場的價格機制,傷害經濟增長。
所以,在人民幣納入SDR后,中國央行希望讓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彈性增加,讓人民幣逐漸小幅貶值,但是國內外市場則認為中國央行對維持人民幣穩定的立場已經改變,人民幣貶值真正開始。
這也是最近國際市場投資者及機構做空人民幣的根本原因所在,也由此引發做空人民幣及投機炒作盛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央行不得不出手遏制這種對人民幣匯率的過度炒作。否則,一旦人民幣貶值預期強化,中國央行面臨的問題會更大。
但是中國央行這一戰勝利之后,是否能夠再勝幾局是相當不確定的。因為央行這樣做當然可以讓國際炒作者無利可圖,但同樣也傷及自己。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央行過多進入市場不僅會扭曲市場價格機制,也會讓投資者對人民幣信心弱化,增加中國央行匯率政策的不確定性。如果再加上中國央行在人民幣匯率政策上的徘徊,市場的不確定性更是會增加。而人民幣的貶值對市場的沖擊更大。(文章來源:《阿爾法工場》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