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主席訪問津巴布韋(資料圖)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紐卡斯爾商學院終身講席教授,盤古智庫研究員熊園撰文指出,明年起人民幣將成為津巴布韋的法定流通貨幣,此事打開了人民幣作為他國法定貨幣的先河。中津此次“聯姻”,是全球加速“去美元化”的重要體現,也宣告著人民幣在未來國際貨幣體系將扮演愈發關鍵的角色。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2016年起,人民幣將成為津巴布韋的法定流通貨幣,此事打開了人民幣作為他國法定貨幣的先河。這是中津外交的里程碑事件,是人民幣加入SDR后的效果顯現,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性進展,并將極大地推動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發展。事實上,津巴布韋選擇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是合乎必然的。
一方面,與大多數國家不同,津巴布韋并沒有本國貨幣。過去六年來,津巴布韋經歷了長期的惡性通貨膨脹,津元貶值達萬億倍,津元也最終在2015年9月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津巴布韋現行的是以美元、南非蘭特、歐元、英鎊、日元等外幣共存的多貨幣體系,美元和南非蘭特則成為了事實上的流通貨幣。
另一方面,今年正值中津建交35周年,習近平主席12月份對津巴布韋的國事訪問將中津關系推上了新臺階。中國是津巴布韋的第二大貿易合作伙伴,每年雙邊貿易額超過10億元,津巴布韋對人民幣的需求日趨強烈。
此外,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也正在快速提升。截至2015年11月,人民幣跨境業務范圍覆蓋全球98%的國家和地區,人民幣已是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四大常用支付貨幣、第六大外匯交易貨幣和第七大儲備貨幣,實現了與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瑞郎等主要貨幣直接可兌換。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布人民幣成為SDR籃子貨幣,份額超日元、英鎊,居美元、歐元之后,有力地提振了人民幣的國際接受度,并一舉實現了人民幣由貿易貨幣、投資貨幣到儲備貨幣的跨越式發展,也標志著國際貨幣格局進入新版圖。加入SDR為人民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貨幣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是津巴布韋此舉的決定性因素。
新起點孕育著新機遇。人民幣成為津巴布韋法定流通貨幣也意味著多贏。
對于津巴布韋而言,最直接的效果是將深化中津兩國貿易、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并能逐步減弱對美元的依賴,促進多元貨幣體系實現更好地均衡,從而提高政策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對于中國來說,人民幣成為他國法定貨幣,這是多年來外交經略的成果展現,彰顯了中國經濟影響力正不斷轉化為政治影響力。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人民幣“入籃”后結出的第一個果實,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一次大飛躍。在一定意義上,津巴布韋也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驗田”,而把人民幣作為一國法定流通貨幣或將成為中國日后重要的外交政策選擇,尤其是加大非洲地區和我國周邊國家的“人民幣化”;最后,對全球來說,當前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格局亟待改變,多元化國際貨幣格局已是大勢所趨。
中津此次“聯姻”,是全球加速“去美元化”的重要體現,也宣告著人民幣在未來國際貨幣體系將扮演愈發關鍵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