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文章指出,最近幾天的霧霾,要不是中國低端制造業破壞環境、消耗資源和人力,人民幣何以進入SDR?進入SDR,必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貿易量足夠大,一個是貨幣自由使用。筆者認為人民幣加入SDR主要是第一個條件,可以這樣說,中國經濟的體量以及貿易量,使得沒有人民幣的SDR成為一個笑話,所以SDR不僅僅是中國的要求更是SDR的呼喚。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本周初,盡管霧霾吞噬了整個帝都,大半個北方中國都在煙霧繚繞中飄逸,不出所料的是,人民幣終于被宣布加入SDR,這還是讓媒體和關心此事的人狂喜了一陣,因為它的確具有強大的象征意義,即使實際操作上的意義也不弱。
人民幣納入SDR, 對于中國企業而言,是國際最權威機構對人民幣資產品牌和信用的一個背書,是國際社會對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的接納和認可,是給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通行證上鍍了一層金,是人民幣資產的商譽溢價。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作為十多億人口的曾經的亞洲弱國,其貨幣加入SDR,是國際社會對他的接納和認可,是對中國企業、中國產品甚至中國改革開放的認可和接納。
可以這樣說,中國加入WTO是對中國低端制造業的認可,對中國勤奮勞動力的認可的話,則加入SDR是對中國市場經濟制度體系的認可,對中國金融體系的認可。也就是說,中國人此前是在低端制造業和國際上發達的國家游戲,則現在開始在金融領域游戲,這無疑是高端的高智商的活動,當然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即使從實操意義上講,其帶來的好處也是可以說說的。國際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將逐步上升,有利于企業跨境投資、交易、收購、兼并,購買資源等。比如,在此之前,用人民幣進行支付結算,而不需要通過美元作為中介,可以規避匯兌風險,節省成本,中國企業為此必須向貿易對象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價格和融資。而人民幣加入SDR后,用人民幣支付結算可能就成為雙方的意愿。
而對中國人的智慧、產品、金融體系和產品體系的商譽的溢價,就更是SDR帶來的被容易忽略的好處,比如企業境外并購的可信度,中國企業境外融資的價格,中國金融企業進入世界市場的資格等等,SDR帶來的好處是無法言說的。
當然對中國而言,SDR帶來的這些溢價是否能夠持續,并得到升華,事實上考驗才剛剛開始。
比如最近幾天的霧霾,要不是中國低端制造業破壞環境、消耗資源和人力,人民幣何以進入SDR?進入SDR,必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貿易量足夠大,一個是貨幣自由使用。筆者認為人民幣加入SDR主要是第一個條件,可以這樣說,中國經濟的體量以及貿易量,使得沒有人民幣的SDR成為一個笑話,所以SDR不僅僅是中國的要求更是SDR的呼喚。
而經濟體量和貿易體量成為世界老二的代價之一就是霧霾,這是人民幣進入SDR這一天,每一個中國人必須明白的一件事。正是中國低端制造業需要轉型升級的時候,人民幣進入SDR,這是對我們的一個警醒也是對我們的一個轉機。因為霧霾已經在人們的心目中對人生的意義、幸福的意義、財富的意義等等觀念發生了動搖。如果我們的財富是以破壞環境、破壞資源、兩極分化為代價,盡管我們開著豪車、住著別墅,你整天呼吸的是有毒氣體,年輕時打拼的財富要歸還醫院,并且還要承受病痛和手術之痛,這樣的財富又有何益?以如此高的代價加入SDR,我們又為了什么?
因此,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的,將是未來的經濟增長到底需要走一條什么樣的路,而為了走上這條路,我們要做哪些工作,我們的制度體系、經濟體制和人口結構要做哪些調整,甚至文化價值觀的調整。我甚至可以斗膽說,為了不吸這么多毒氣,我們能不能走的慢一些,我們的經濟能不能發展慢一點,人們是不是可以忍受一定的貧窮,我們能不能為那些關閉了廠房的下崗工人提供補貼,換來一個清新的空氣?在繼續高工資豪華生活的同時吸收毒氣,以及生活平淡一點但呼吸清新空氣之間,你選擇后者還是前者,答案不言自明。
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想的,更是決策者決斷的問題,這條路非走不可。(文章來源:《四維金融智庫》公眾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