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因特網在美國是有特權的,這是美國為了在全球推廣美國文化和網絡霸權的需要,“互聯網”經濟所帶來的好處,美國得到的與世界其他國家得到的是絕對不對等的。美國制造了一種環境,就是什么到了網絡之上就是創新就是以前沒有的東西,把原來禁止的東西搬到網絡上也是一樣的。因而一切到了網絡之上就可以白馬非馬了,就可以法不禁止了,這個特權也被延伸到了中國,在中國的網絡經濟的繁榮,我們需要看到的就是網絡特權帶來的影響,各種繁榮背后,都有網絡特權尋租的影子。
這里互聯網+第五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互聯網+的制度套利與白馬非馬,以此帶來的網絡特權尋租利益?;ヂ摼W+帶來的利益不是真正的經濟繁榮,而是制度套利下的利益輸送,是白馬非馬論下的灰色利益。在以前嚴禁的馬,到了“互聯網”上就變成了白馬,就是法不禁止皆可為了。特權尋租下的繁榮,一定是得不償失的。
很有事情中國為何要立法禁止,就是禁止的內容損害中國的根本利益,或者是危害社會的有害行為。依靠突破禁止取利就是等同于依靠損害中國根本利益漁利或者危害社會。如果你說你互聯網+突破的禁止本來是不該禁止的,那么這個成功也不是互聯網+的,這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搞變法,改變法律的禁止事項,讓傳統行業一起分享這個利益同等的競爭,而不是把突破禁止的利益單方面的給“互聯網”相關行業。我們對金融行業的嚴格監管,被所謂的“互聯網+”突破以后,P2P到處開花,現在則是P2P的惡果導致倒閉跑路潮民眾維權,只宣傳開花創新,卻不看已經結出累累惡果。
中國的立法還有一個重要的誤區,就是似乎英美法系是先進的,只要英美法律許可了,我們的法律就該許可,不許可就是所謂的“利益集團”的阻撓。不過我們的法律應當有立場的,我們的全中國人民也是一個“利益集團”。但事實上我們就是要阻撓網絡買辦侵害中國人的利益!美國給網絡這樣大特權的背后,是美國是網絡霸權的擁有者,中國的網絡是接入美國的,在網絡上是不平等的!美國制定法律是服務于擴張他們的網絡霸權的需要,而我們制定法律則是保障中國人的根本利益不被美國的網絡霸權掠奪,這不同的立場和目的,制定出來的法律怎么能夠是一樣的?!而現在卻在法律黨帶路黨的帶領下,要打破中國人民利益這個“利益集團”了。
依靠美國因特網突破了禁止,帶來的套利我們首先可以看到的就是外國的利率與中國的利率,這里有巨額的利差,同時中國的金融業是有門檻的,但這些行為放到了網絡上,就被叫做網絡是新事物,是所謂的法不禁止皆可為,也就是說我們的規定禁止了馬,沒有禁止網絡上搞的白馬。網絡,尤其是美國因特網,在中國司法帶來了白馬非馬的特殊性和特權,這個特權的權力尋租,帶來各種套利,被當作了美國因特網的先進性被各種利益群體所神化。當初P2P就是這樣被神化的,背后是為了美國金融財團打破中國的金融監管,而所結出的惡果,就是美國金融攻擊中國的成果。
網絡制度套利和權力尋租帶來的利益是多方面的,不光是P2P打破金融監管,在金融監管被打破后中外利差就是一個套利的巨大空間。利差下是資本傾銷和“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基礎,現在真正活得好的P2P,能夠得到超低利率的資金是必須的,這些低于中國社會資金成本的資金,只有外來的套利資金能夠提供,只不過是各種渠道洗白了而已。而真的套利層面不僅僅是利率,在互聯網金融之外各個領域的存在,都是套利起到巨大作用,本文前面提到的納稅流失,“互聯網”——美國因特網的不納稅和傳統產業的納稅,就是一個巨大的制度套利,這個優勢帶來的利潤和繁榮,是真的經濟發展和繁榮嗎?這里的征稅權的流失還有一個全國與地方的利益取向差別,地方發展電商,電商是給地方納稅的,會帶來地方的經濟繁榮,但流失的稅收卻是全國范圍內的,在電商等互聯網+平臺的交易,對應的不光是電商所在地的地方GDP,發生在全國各地的GDP由于變成網店不納稅了。而互聯網+下不同的收入類別和政策,稅種會改變,納稅地會改變,也是一種套利手段,引發不同地區系統內的惡性競爭。互聯網+對全國各地的稅收是流失,對電商所在地卻未必是流失,這就會帶來地方的不正當的競爭,是地方套取全國的利益。
電商能夠發達的原因還有就是國家的電商配送的補貼,私人的快遞公司擠占了最好的集中配送市場而不遵守郵電的普遍服務原理,國家郵政給邊遠地區送貨不是按照成本來的,是國內統一價格的!因此給偏遠送貨的電商是要套取國家補貼的,甚至不要太遠,三四線城市和縣鎮就是需要有國家補貼的,電商的交易額大量是在這些地區,其利潤來源就是補貼,如果沒有這個補貼和稅收的利益,電商是否有優勢就兩說了,這也是為何中國的電商會比美國發達很多的原因!想一下如果送貨非常貴,肯定是你自己跑一趟到大型超市、倉儲市場一次把需要的20件買回來,不是讓配送的給你跑20趟來送貨!就算你不去,社區小店這樣去批發,就有利潤空間了。這里中國的郵政價格長期不漲和給邊遠地區普遍服務價格統一,成為了套利的空間。
制度性的套利還表現在很多線下禁止的到線上變成了創新,美國因特網的網絡特權被權力尋租。比如我們禁止出租車司機議價和拒載,也限制黑車,但人家到了網上,就變成了專車,白馬非馬了,而且是在網上議價的,是要給小費的,而且還是拒載的,因為只有你想要走的線路你才接單,這樣的結果是把出租車原來有油水的活都搶走了,對傳統行業公平嗎?以后就是不好的線路都要加價了。這里面的制度套利是被特別回避的。
因此這些白馬可以通過這個高門檻套取巨額的利益,息差、外匯管制、私戶與公戶轉賬限制等等金融限制都沒有了,這要有多少溢價?這套利來的利益變成網絡創新了,這些人還要說羊毛出自豬身上,把被套利的政府和傳統行業當中的一些傻二,稱作了豬進行嘲弄。對于套利我們可以中性的去看待,但對待食利則不同了,食利是一種特別的套利,是制度特權帶來的套利,這是違背市場的公平原則的,給網絡特權,讓網絡與傳統行業存在不平等的套利,就是食利!正常的套利,是在套利下利差很快就消失了,市場自動恢復均衡的力量,而食利則是在特權之下,市場不能主動的恢復平衡,這個時候是需要政府的手打破食利的,而不是政府的手維持食利的特權。政府維護食利特權,就是權力尋租,等于是對市場的交易成本,這個成本實質上就是政府的一種稅收,而這個稅收權給了資本,給了外國金融勢力,因此問題是非常大的。本來該政府打破和禁止的,變成了政府鼓勵的,難道不是南轅北轍嗎?
我們可以看到最近的例子就是我們的股市,在網絡券商的場外配資虛擬交易下,我們經歷了歷史上最嚴重的股市風暴,社會財富幾十萬億蒸發了,你還找不到通過互聯網做空中國的對手,還要被說成是陰謀論,確實是羊毛出在豬身上,還要把中國監管者和股民當作豬來嘲笑!這背后的網絡電商、網絡配資等等,還有最近總出問題的P2P,當初不是被當作創新嗎?而這個創新如果還是網絡食利,我們的政府真的不能再南轅北轍。我們看到政府對泛亞所的P2P進行了立案偵查,我們希望這樣的行為能夠全面進行,不能雙重標準。對P2P,我們要全面嚴查,不能雙重標準,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不以是否能夠歸還為法律要件,我們反對選擇性的執法。對開展P2P進行支持的政府官員,也涉嫌玩忽職守,應當也依法嚴懲。
如果是真的創新帶來的利益,就要明確的論證利益的真實來源在哪里,而這個創新的利益來源被隱藏了,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平白無故的利益由來,背后帶來利益的,是破壞制度門檻的套利,這根本就是虛假的創新。識別創新的真假,你就看把這個套利的利益取消之后,它是否還有競爭優勢,就如對某電商他的銷售額達到2萬億遠遠超過任何傳統商品市場,但你對他按照傳統市場征稅的話,不能讓他套取稅收利益的話,他會怎么樣?想想就知道了。
在網絡套利食利模式下,實際上這些食利者在中國形成了網絡買辦階層,是美國因特網掮客,“互聯網”買辦,他們似乎是創業成功者,而實際上是為了美國資本把中國資源放到美國網絡之上,讓這些資源被美國資本控制和套利而分享傭金的人,這些人反過來又被西方控制的輿論體系神化為英雄式的人物。他們成功的背后是中國傳統行業在流血,中國資源在外流,以及萬眾創新者被資本傾銷敲詐后壟斷到他們手中。因此杜絕他們的白馬非馬和制度套利的通道,是改變中國財富和產業控制權因“互聯網”外流的關鍵。對這些食利者怎樣重新認識和定位,也是關鍵。
美國因特網被美國推崇的背后,其中它就作為一個主要的手段打破很多國家對西方資本進攻和剪羊毛的壁壘,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本次股災,利用網絡手段,打著互聯網+創新的旗號,給惡意做空,惡意攻擊中國股市提供了巨大的方便,這些網絡企業后來被罰款了,但對其中的制度套利所帶來的食利不公,我們如果不從理論系統層面進行認識,從制度層面徹底杜絕,以后一定會面對層出不窮的新花樣的。這些新花樣都是掛著改革和創新的羊頭,賣著制度套利的狗肉,喂養著一群食利者寄生蟲。中國的財富都要在食利模式在進入中外利益集團,這才是最大的合法腐敗。合法腐敗造成的長期社會危害,比個人非法腐敗更大,更難以反腐。(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交易學中心主任張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