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時,再次談到股市。在當天的會議中,習近平強調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從9月份開始,這已經是中央高層第十次談到股市,依舊給我們傳遞出國家持續穩定股市的信號,但是,與9月份習主席訪美期間那次相比,這一次更加著重強調了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問題。
習主席此次談話,受到國際國內社會的廣泛關注,也給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思考。
在當前行情下,去杠桿化工作已基本完成,投資者新增開戶數持續攀升,市場投資信心已逐步回升,市場估值逐步回升,但整體估值風險已得到釋放。
然而,當下的A股,離“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還有不小的距離。
基礎制度不完善、不扎實是內幕交易橫行,公平公正盡失的根本原因,基于此,衍生出了市場制度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性以及中國股市違法違規成本低廉等問題。由此,帶來了投資者權益保護問題。
先說市場制度的不合理性和不完善性問題。
在股市自今年6月份以來的兩輪非理性暴跌的過程中,大資金大機構與普通散戶的命運大不相同。大資金大機構可以借助一些風險對沖工具減少市值的損失風險,還有極少數的大資金大機構更可能利用期限交易制度的不對稱性與相應的做空工具進行順勢作空,從中牟取暴利;而對于普通散戶來說,受限于資金門檻,無法及時對沖風險,即使部分散戶具備了進入股指期貨市場的資金門檻條件,卻因資金規模占比太小,而很容易遭遇大資金大機構的“屠宰”。
再說股市的違法違規成本相當低廉問題。
在中國股市,違規造假、操縱股價乃至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并不鮮見。中國股市的違規成本過于低廉,也容易促使不少大資金大機構“鋌而走險”,一些上市公司甚至聯合部分資金機構進行間接性的利益輸送,最終讓市場承受巨大的沖擊。
法律是政策落實的基礎,然而,時至今日,盡管《證券法》的修訂草案已專門增加了“投資者保護”的章節,但因我國《證券法》尚未修訂完善,目前距離二審、三審乃至最終完成修訂尚需時日,也就制約了我國證券市場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
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既是股票市場健康公平的體現,又是監管有效、基礎制度扎實的反映,還是一切監管的落腳點。
讓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給投資者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陽光透明的市場環境,沒有內幕交易、沒有欺詐、沒有內外勾結和監守自盜的市場,信息充分披露、信息相互對稱的市場,才是對投資者權益的最好保護。
習主席再論股市著重強調投資者權益保護等內容,未來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工作有望真正地落實,投資者的索賠效率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也有望得到本質上的維護。
作者李勇:中興匯金投資研究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