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炒股賺42億:山西前首富的傳奇過往
山西海鑫鋼鐵集團曾是山西省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李氏家族的故事在山西可謂是家喻戶曉。
在總人口僅6萬人的聞喜縣東鎮,幾乎80%的人靠海鑫系公司“吃飯”,其中約有1萬人在海鑫工作,以至于當地有說法稱“海鑫打個噴嚏,聞喜都得感冒”。
海鑫鋼鐵于1987年由海鑫現任董事長李兆會的父親李海倉一手打造。因經營有方,該公司發展迅速,到2003年海鑫鋼鐵已發展成為規模超40億元的地方支柱企業。李海倉當時被稱為“山西鋼鐵大王”并當選上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但在2003年的農歷新年前夕,李海倉意外離世。在爺爺的力薦之下,正在海外留學的李兆會提前回國成為海鑫集團的新董事長。
憑借行業景氣周期,年僅22歲的李兆會接手海鑫第一年就表現不俗,也是從2004年起,李兆會開始了人生中最輝煌的一段財富神話。2004年海鑫鋼鐵年產值達70億元,實現利稅12億元,被評為納稅全國民企第一。隨后2005年-2007年,海鑫鋼鐵更是連續三年蟬聯山西百強民企第一名。
靠著海鑫鋼鐵集團產能不斷擴大及其在資本市場上多次堪稱“神來之筆”的投資,李兆會的財富飛速增長,2007、2008年連續兩年躋身胡潤百富榜,一度成為山西最年輕的首富。
據工商資料及相關招股書,李兆會在資本市場上以海鑫鋼鐵、海鑫實業為主要平臺。
在海鑫系的令人眼花繚亂的股權結構中,聞喜惠天實業位于最頂層。李兆會首先持有聞喜惠天實業90%的股權,聞喜惠天實業持有海鑫鋼鐵集團89.3%的股權。而海鑫鋼鐵集團則持有山西海鑫實業90.93%的股權。
李兆會通過占絕對優勢的股份將海鑫鋼鐵集團及海鑫實業控制在手中。而李兆會的六叔李文杰則分別持有聞喜惠天實業及海鑫鋼鐵集團10%、9.93%的股權。
單看海鑫鋼鐵集團旗下股權結構,該集團分別擁有海鑫實業、海鑫焦化及洋縣釩鈦磁鐵礦、洋縣畢機溝礦業4家子公司90.93%、74%、90%、75%的股份。海鑫實業還擁有海鑫線材和海鑫鋼鐵各74%的股份。
此次被運城中級法院裁定破產重整的,是海鑫集團旗下鋼鐵主業的4家子公司及整個集團。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直被海鑫實業控股的海博鑫惠,如今已是獨立公司,由李兆霞等三個自然人共同持有。
在海鑫實業走下坡路時,海博鑫惠的資產上升至近百億元。據遼寧成大(600739.SH)相關公告顯示,海博鑫惠2012年末總資產已經達94.93億元,已接近海鑫實業2009年末的總資產水平。
據《新財富》雜志相關梳理與估算,近10年來,李兆會在資本市場上系列投資比其在鋼鐵主業方面表現要成功許多。
“依據相關上市公司的年報、招股書、股權分置限售股份解禁股東名單、各時期前十大股東、重要股東買賣記錄以及深滬交易所的大宗交易記錄等數據”,最終分析結果顯示,“在公開資料所能復盤的資本市場上,李兆會是個大贏家!”
在過去近十年間,李兆會先后投資民生銀行、興業證券、光大銀行、山西證券等股票,入股民生人壽、銀華基金等金融機構外,還在二級市場中涉足新能泰山、萬向德農、益民集團等股票的買賣。其中,僅靠民生銀行、興業證券2次投資,李兆會的獲利就在30億元以上。通過上述資本市場上的投資,李兆會的賬面收益據估算已超過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