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文沈陽鴻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成軍大連綠緣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
回顧小微企業減稅政策,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減稅標準上限屢次被提高。
2011年,我國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幅度統一調整為月銷售額5000元-2萬元;
2013年7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3年8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推出六大新政策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其中包括加大稅收支持,即從10月1日至2015年年底,將月銷售額2萬—3萬元人民幣的小微企業也納入暫免征增值稅、營業稅的范圍。
然而,對于小微企業而言,是否真正享受到了政策優惠?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減稅舉措,對小微企業的“減負”成效究竟如何?對于中央此次發布的六條扶持新政策,小微企業又有著怎樣的期待與疑問?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近日采訪了多位小微企業主,以呈現來自小微企業的最真實聲音。
程序繁瑣、融資難
優惠政策全面落實難度大
“近一年來,由于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等影響,我公司整體工作量減少60%左右。而工作量的驟減,使得我們在招募工人方面也不得不更加謹慎,人員車輛等也處于較困難的堅守狀態。現在公司整體處于虧損狀態。”大連正志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志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公司融資一直非常困難,因而導致資金緊張。“加之銀行融資的門檻又較高,每當機會到來之時,我們往往不得不東拼西湊,以完成資金的籌集工作。”潘志剛說。
“我們小微企業現在亟須融資方面的政策支持。”大連綠緣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成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大都是進行資產抵押方式,而小微企業的固定資產大都有限,我們公司在融資方面基本靠家族內部自己籌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沈陽鴻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景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小微企業大軍中,家族式企業占比重不小,而由于其財會人員均由家族人員擔任,其在申報依法納稅等方面也缺乏專業性。“更重要的一點是,享受優惠政策的審批流程也較為復雜,因此,如果免稅額不是太大,大多數小微企業都放棄了。”
此外,李成軍還表示,根據以前的規定和材料要求,必須是實行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企業,需要賬務健全、財務核算規范,能夠準確核算企業收入、成本、利潤等,而這些條件客觀上限制了一些處于剛剛起步和發展階段的小微企業享受稅收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