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華為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城市是國家發展的主要載體,華為借助數字化手段,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理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統籌兼顧城市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算好“綠色賬”,華為致力于用數字化手段突破綠色發展的技術難題,勾勒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城市畫卷。
安全發展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之一,華為積極發揮ICT技術優勢,著力構建可應對多災種、全流程的應急智能化體系,防災、減災、救災并舉,建設安全發展城市。
科技強則城市強,華為以人工智能領先能力,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支撐企業研發創新,孵化新產業,打造科技之城。
產業興則城市興,華為聯合合作伙伴,以數字化助力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改善營商環境,加快傳統產業與數字化結合,實現提質增效,打造產業之城。
基于對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理解,華為發布城市智能體技術架構,積極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服務于市民、企業和城市管理者,助力實現“善政、惠民、興業”。
數字化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
華為在深圳、福州、成都、長春、蘇州等諸多城市攜手政府及合作伙伴聯合打造城市智能體,讓城市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實現一體化智能協同,著力提升城市發展的質量成色。
綠色發展方面,華為為哈爾濱提供智慧供熱方案,1400余萬平方米的熱網覆蓋換熱站122座,涉及居民6.6萬戶,全采暖期間節約標準煤約5193噸,減少碳排放約3397噸;在蘇州,通過AI視覺監測水質及不文明排污行為,實現河道遠程監管。
安全發展方面,在揚州打造智慧應急指揮體系,響應“命令下得去,數據上得來”的主要訴求,全面提升突發事件響應和處置能力;在廣東,構建新一代應急通信保障體系,通過衛星、寬帶、無線等多種通信方式,為自然災害“三斷”極端場景下的災害救援提供通信保障。
科技發展方面,在許昌結合原有工業基礎優勢,發展黃河鯤鵬計算產業,為許昌搶抓轉型發展機遇提供抓手。基于鯤鵬云底座和華為云平臺打造的城市級一體化智能協同體系,為城市治理、企業生產、居民生活帶來全場景智慧體驗。
產業發展方面,在長沙打造湖南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云創新中心,助推長沙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集聚高地;在山西,“5G+智慧礦山”實現井下設備運行控制精度從99.9%提高到99.99%,加速煤炭行業智能升級。
增效于政,華為已與國內近150個城市開展政務云合作,所服務城市政務業務整體遷移上云率超過85%。深圳政務服務實現“秒報秒批”,張家港“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漸成常態,政府數字化轉型正逐步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服務于民,在北京一家醫院打造了遠程探視系統,實現親人見面“零距離”;牛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華為AI+VR裸眼3D拍攝技術帶來360度全景視覺效果,提升觀眾收看體驗。
興業于商,鄭州智慧島著力建設智慧招商、產業發展、產業檢測、工業互聯網等14個業務應用系統,已精準引進超200家高新企業集聚。蘇州工業園區打造城市治理AI能力,通過先進基礎設施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全面升級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發展新生態。
數字化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架構
建設城市智能體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從城市的“眼、腦、手、脈”整體角度出發統籌智慧城市建設。城市智能體實現的全場景智慧,不僅惠及城市智慧化較易實現的衣食住行領域,更覆蓋了應急、水利、工業、生態環境等亟待數字化賦能的垂直行業,兼顧城市生產與生活,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架構保障。
城市智能體作為數字化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新范式,有著豐富的發展內涵,并在實踐中逐步顯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動能,助力新發展階段智慧城市建設開啟新篇章。